文|凝妈悟语
各地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名校录取通知书更是备受关注。山东潍坊的首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来自刘一平,一夜之间,各个家长群里都在流传刘一平的优秀。
刘一平和其他考生不同,没有参加高考,是保送生。他在高二时,参加第3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清北保送资格,现在正式被清华大学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录取。
刘一平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接触信息学,从初中开始参加信息学方向竞赛,初二就获得了2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提高组一等奖,从此走上了信息学奥赛这条路,连年取得优异成绩。
不仅国内赛事拿到金牌,在参加第3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时还入选国家队,即将代表国家出征。
看到刘一平如此优秀,很多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从他那里学到一些成功经验。刘一平爸爸此前已经做过一次分享,说的非常详细。可能很多人都说刘一平是天才,刘爸爸专门强调了天赋的问题。
刘爸爸认为:天赋不等于兴趣。要远离“天才”二字,学生时代定义为“天才”为时尚早,容易发展成“天才妄想症”,会伤害孩子。天赋的特质不仅体现在智商方面,还有坚持和努力、抗挫力。孩子是否有天赋,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找专业教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评估才能得出结论。
刘爸爸说得非常客观!
如果有天赋,却不了解信息学,对信息学不感兴趣,也没有机会进入信息学竞赛的领域。放在其他领域也是一样,不能说成绩好就是有天赋。
如果认为有天赋的人才能去学习信息学,那很多感兴趣的孩子可能就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谁又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判断孩子是否有天赋呢?
反过来说,如果认为孩子有天赋,孩子去学了,却没有学好,家长和孩子都会失望,甚至影响到情绪状态、后续发展。
如果真有天赋,也有机会去学习了信息学,但是不肯吃苦,或者不专注,同样无法学好。
我们看孩子的时候,常常不是综合判断,可能仅仅是因为孩子在某方面比同龄孩子学得快一些、多一些,就认为有天赋,但是真刀真枪去测试的时候,不一定表现突出。每个领域有每个领域的特点,孩子的某项能力不能随便迁移到另一个领域去。
认识的很多孩子有天赋被误判的情况,小学的时候机器人学得很好、动手能力很强、很爱思考,像刘一平一样小学高年级接触了信息学,初中的时候参加竞赛,也取得了省赛好成绩,但是到高中后却突然无心学习,信息学也不再坚持,文化课也没学好,最后高考落榜了。
刘爸爸不仅分享了对天赋的看法,对兴趣、师资、家长认知、有效时间和造化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刘爸爸的分享可以看出,比天赋更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孩子要有真兴趣对于某个科目或者某项技能,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只要孩子发自内心的、真的感兴趣,有极度的热爱,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坚持一段时间后,总能超越大部分人。如果再取得一点好成绩,获得满足感、树立自信,那他更能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
比如说,孩子对信息学感兴趣,在比赛中获得了名次,即使知道竞争很激烈、学习很辛苦、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也愿意去承受。有很好的内驱力、意志力才能战到最后。像刘一平,当别人在假期里旅游、放空的时候,他却在外地忙着训练,虽然也感到累,但还是去坚持。
古今中外,都对兴趣提出了极高的评价。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曾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
可见,首先要发展的就是孩子的兴趣。开始我们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让孩子广泛涉猎,然后逐渐收紧,找到一两个感兴趣的事项,坚持一段时间,最终选择集中发力的那一项。
特别忌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选择很多兴趣,孩子什么都想学,却无法合理分配时间,一样也学不精,到头来一场空。
刘爸爸强调“凡世间所有成功之事,皆成于策略”,他非常看重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短期计划都要算到分钟,不仅是学习还包括睡眠和休息。
在《学霸驾到》有这样一句话: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把他们写下来并付诸行动的人,将来更容易获得更高的人生成就。
怪不得刘一平如此优秀,这和目标为导向的计划分不开。
刘爸爸分享了信息学的3个阶段,感觉很有借鉴意义。
第一阶段——兴趣启蒙,接触C++类课程。现在信息发达,有很多小学生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
第二阶段——基础训练,做题练习。以前多是初中生参加比赛,现在很多高年级孩子已经开始比赛练手了。
第三阶段——正式赛道,到一线城市找名师学习。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老师的作用真的不能忽视,好的老师的确能给孩子更多助力。
选择这个赛道,需要根据孩子的实力做出综合判断,还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最好还要有财力支撑。
因为全国只有50个孩子有保送机会,如果拿不到名次怎么办?对孩子的心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要有接受一切结果的决心。我认识一个孩子,他在高一高二一直在攻克信息学,但是徘徊在三等奖,做了分母,文化课也落下了,高考成绩不理想,最后无奈选择了一个中外合作大学。
一旦加入信息学竞赛这个赛道,就意味着要很难兼顾文化课,需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时间规划能力。刘一平在初中的时候,上了一个完整的初一,初二开始每天3个小时或下午去机房训练,在初二结束时还要学完初三课程,初三全力以赴准备竞赛。可想而知,每天都要忙得飞起。孩子能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考验,需要好好掂量。
另外,要出去学习,花费肯定是巨大的。据我了解,请一个大学教授教C++,一节课是500元,如果到一线城市找名师学习,课时费会更高,再加上食宿费用,都是不小的数目。还要舍得给孩子投资,万一打水漂怎么办?也要理性看待。
所以,优秀需要做出规划,需要付出代价,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还有一点印象深刻的是,刘爸爸强调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刘一平每天至少保证半小时的跑步锻炼。在四五个小时的比赛中不会因为疲劳影响发挥,不会因为到外地比赛水土不服而失眠。
不仅仅为了比赛而训练,即使不比赛也要训练。不仅是趴在电脑前进行训练的孩子需要体育锻炼,其他孩子同样需要锻炼。
现在的孩子没有劳动任务、没有体力活,只能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强身健体,才能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没有一种学习是轻松的,要做好体力准备。
体育锻炼能锻炼孩子吃苦的能力,像跑步,跑时间长了很容易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能坚持一次都需要很大的毅力,如果每天坚持更是对一个人吃苦耐劳的巨大考验。孩子吃得了锻炼的苦,就能吃得了学习的苦。
体育锻炼能活跃孩子的大脑,被称为真正的“聪明药”。体育锻炼能改善孩子的精神状态,即使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遭受一些成绩起落的挫折,也能一笑而过。
写在最后: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很优秀,往往会称他为天才,夸他有天赋,而学霸的父母却能理性看待天赋,认为天赋不是最重要的,兴趣、规划、身体状态更为重要。天赋固然重要,没有后天的机会和努力,真的不值一提。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看完后感觉,不要低估家庭的作用。没点财力,有天赋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汗]除非天赋超高[得瑟]
我家现在小学二年级,已经开始上编程课,自己主动要求去学的,一节课300块。。好在他喜欢,也确实学的还不错,先学两年再看看老师的评价。这个赛道是真的很烧钱。
天赋最重要,其次财力支持也很重要,再者就是自身努力。广西那个参加十几次高考的唐某,他难道不努力吗?但是到不了顶级,天赋就这么高。同样很多人要是再努力点可以上更好学校,但是清北这种最顶级,那真的还是咫尺天涯,这不是努力可以抹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