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在回答为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有关问题时表示,住宅层高标准将调整为不低于3米。
那么问题来了,层高和好房子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之前做项目品质分析时就经常用到层高这个指标,因为这个指标真的挺影响品质的。
所以今天我就从说一说层高和好房子的关系。
最古早的时候,有人说装了中央空调层会显得压抑。
这里其实就是层高问题。
不过现在中央空调越做越薄,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没有这么突出了。
近些年还有一个最为直观的一个指标应该是地暖。
中央空调只要局部吊顶就可以解决,但是地暖基本上是全屋铺设,所以对层高要求比中央空调高多了。
如果家里要做水地暖,那么就要牺牲6-8CM左右的层高。

以前一直有这么个说法,如果层高是2.9米及以下的房子尽量就不要做地暖了,做完后会显得很压抑。
通过这两个大部分人都了解的例子,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层高和好房子的关系呢?
我的理解层高让你有更多的可能性。
层高太矮,做不了地暖和中央空调还能叫好房子吗?
如果再延伸开来讲,最近两年新风越来越普及,但由于层高问题大部分新风管道是穿梁设置。
考虑到中央空调也要穿梁,梁可谓千疮百孔。(下图就是一张走梁过的新风,这梁....)

其实更为合理的方式是走梁下。
不走梁下的核心矛盾点在于层高。
按100管径的新风管道,那么也要10CM空间。
下面是一张走梁下的新风,等于新风管径要占掉层高。

上面三个例子:中央空调让你夏天不热,地暖让你冬天不冷,新风让你屋内空间更有效的流通,自然都是构成好房子的要素。
但是以上还都是从功能性来说明层高和好房子的关系。
其实从美学角度一样也存在这个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无主灯,做嵌入式灯带,以及筒灯的局部打亮......

那么这种设计就需要做全吊顶,同样也需要足够的层高。
此时其实可以把新风、空调走梁下结合起来。
此外足够的层高还能解决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矛盾点,楼上楼下的噪音问题。
楼上楼下的噪音问题背后还是层高问题。
如果层高如果足够,可以在两层中间铺设隔音设备来降低楼上和楼下的影响。
最简单的铺设隔音垫之类的,大概增加1-5CM。
如果采取隔音砖,大概2.5-5CM。
如果采用浮筑楼板技术,大概增加5-10CM层高。(我印象中东方御府就用了这技术)

此外卧室可以通过铺设龙骨,用实木地板,使噪音影响进一步降低。
实际上,很多房子由于层高问题,卧室铺设的是强化地板无龙骨设置,那么楼上楼下之间的影响自然会相对较大。
当然层高带来的问题远不止我说的这些。但是,从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晰的看到层高和好房子之间的关系。
层高就是一个框架,往里装入各种东西以后,房子就成了好房子。
我们假设2.9米层高刚好满足传统的地板、中央空调的设置,那么地暖需要加0.1米,达到3米。
要求高一些,做楼层隔音,又要0.1米,达到3.1米。
要求再高一些,新风走梁下+全吊顶设置,一般至少又要0.2米,达到3.3米。(这个要求较高,一般来说也是局部做)
所以真的要做到好房子,层高至少3.1米吧,3米的层高还是低了。
3米地暖和隔音设施也只能二选一而已。
所以有足够的层高不一定就是好房子(啥都不装),但是层高不足肯定不是好房子(想装装不了)。、
其实随后杭州发布的关于好房子的定义说得更为详细了。中央空调、地暖、新房都是我在上面提到过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