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入职后苦闷不已,高职生普遍不尊重老师,放下助人情结吧

风中铃 2023-10-20 14:43:50

#职教红人榜#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这是网上很火的梗。意思是,有些人得到现在的结果,跟自身有很大关系。你去主动帮助他们,反倒可能换来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这个观点,放在教育行业,有不少老师都感同身受。尤其是在生源素质有限的地方,可能真的不要过于“认真”。

辅导员入职后苦闷不已,为何高职生普遍不尊重老师

记得一位名人说,专科里的辅导员工作,是最轻松愉快的活。因为既不像高水平大学,入职门槛太高。也不像中小学老师班主任有成绩上的压力。

偶尔检查一下宿舍和迟到情况,逢年过节还比中小学的福利更多;而且如果你比较年轻,还能看着自己的学生“养眼”。简直太好了。

但这些都不过是外界对好工作的想象。到底辅导员的工作轻松不轻松,跟太多因素有关。如果说武汉大学招辅导员要求博士,主要看文化水平。

那么在专科,也就高职大学里,辅导员更重要的显然是管理手段。千万别以为自己比学生们学历高,就能让他们信服并配合自己。

一位女子入职后,表示苦闷不已。这份工作是她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本以为获得了亲朋好友羡慕的职业。但是她发现,当辅导员没那么简单。

女子失眠并发出疑问:为什么高职里的学生,普遍不尊重老师呢?自己好歹也是重点院校毕业,在众多竞争者里被聘用。不求被讨好,至少表面上应该过得去吧。

但自己查课查寝后批评一些旷课、脏乱差的同学,还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学生已经趾高气昂地表现出不屑。

看到少数她觉得还有希望变好的学生,苦口相劝,希望他们能考虑以后就业的问题,在校时好好表现。人家却说这叫“PUA”。

这类学生不尊重的对象不光是老师,时间会告诉他们结果

想不到题主的经历,引起同行的赞同。凡是责任心比较强的正规大学辅导员,即使在高职院校,也不想放弃认真工作。

但学生的视角,老师是为业绩而挑剔他们,哪怕点名次数频繁些,都会在背后说的很难听。为何他们这么不尊重老师呢?

其实不难理解,这类学生本质上是不尊重知识。可能是自己身处的家庭环境和圈子很有限。从小家长未能关注培养,也没有付出多少精力在教育上。

最重要的是,整个家庭对知识的认可度是很低的。这跟家长的学历无关,只能说是眼界和责任心的问题。比如,有的穷苦家庭也知道买书、补课的钱不能太吝啬。

但有的家长却无形中透露给后代:学习好没啥用,某某大学毕业不是照样给某个土老板打工。这种环境下的学生,连知识都不敬畏,所以很难信服老师的管教。

另一位辅导员同行直言,不少高职生眼里,看不起老师;自以为毕业后他们都能月薪万元,或者创业当老板,瞧不上月薪几千的辅导员。

直到真的参加双选会,才发现原来能找的工作不是工人就是销售,想要进好点的大企业,需要成绩名列前茅并得到辅导员的推荐。

高职毕业生出路更狭窄,和辅导员拉近关系,可能得到帮助

专科生虽然也是正经的大学生,但性质和培养目标上,跟本科、研究生教育有严格划分;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技能为主,是中职的更高层次。

随着学历贬值,年轻人当中读过大学的越来越多。在很多行业内,出现了素质提升的现象,而另一层无奈,则是庞大的高职毕业生在进入以前根本不想去的低端劳动力行业。

当然,高职生也有部分毕业生有比较满意的工作,例如进入国企厂子。但问了这类同学,笔者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往往是大三时,经过学校内推名单被录用。

而这种机遇,至少要满足2个条件,成绩好和表现好。前者靠自己学习,认真对待期末考试即可。而表现怎么样,这就要看辅导员的评价了。

【结语】有心人从大一开始,就思考未来出路。高职学生在一些领域,报考条件和应聘条件都受到限制。那么应届时,争取获得学校内推资格,才是拿到好工作的捷径。

虽然有些辅导员的行为你不认可,但不建议随意去得罪老师。搞好关系,更有助于以后获得就业信息和推荐资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