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女教师”郜艳敏:18岁被卖到河北山村,被救时却选择留下来

史海小记 2025-02-25 09:25:07

2006年,河北曲阳县的郜艳敏,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被评为了“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之一。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郜艳敏竟然是在18岁时,被拐来这个村子的。

在网友们得知他的遭遇后,纷纷出力帮她离开山村,然而,郜艳敏不仅依旧选择留在下岸村,甚至还为自己丈夫辩解,说是自己求着对方买下自己的。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当初郜艳敏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被拐山村

郜艳敏出生在河南许昌,她的父母也都是朴实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即便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也咬牙支持着郜艳敏读书。

然而,1993年,家庭条件实在是支撑不下去,无奈之下,年仅17岁的郜艳敏只能辍学,跟随村里的人前往河北,寻求一份生计。

就这样,在外打工了差不多一年,到了1994年的端午节,郜艳敏十分思念父母,于是,她决定回河南老家看望许久未见的双亲。

火车站周围人来人往,就在这时,两名中年妇女却悄然靠近,热情地与她搭话。

这两人穿着打扮不算时髦,但看起来还算整洁,脸上堆满了笑,口中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一家所谓的工厂的福利待遇,劝说郜艳敏去工厂看看。

她们还信誓旦旦地保证,看完后一定帮她买车票回家,绝不会耽误她太久。

涉世未深的郜艳敏,心中虽有一丝疑虑,但在中年妇女的巧舌如簧下,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

于是,在好工作的诱惑下,她登上了那辆大巴车。

随着大巴车一路疾驰,窗外的景色越来越偏僻,此时,郜艳敏心中开始越来越不安,她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

她猛地站起身,朝着车门冲去,大声喊道:“停车,我要下车!”

然而,那两名中年妇女眼疾手快,一个冲过来拉住她的胳膊,另一个用力把她往座位上按。

郜艳敏拼命挣扎,双手乱挥,双脚乱蹬,试图摆脱她们的控制,可她一个瘦弱的小姑娘,哪里是这两个中年妇女的对手。

无论她如何挣扎、呼喊,都无济于事,大巴车依旧在路上行驶,丝毫没有想要停下来的迹象。

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轻信的这一次搭话,竟会让她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之后,郜艳敏被蒙着头,带到了一处偏僻的村里,那些人将郜艳敏捆住手脚,关到了一间小黑屋里。

没过多久,屋里的门就打开了,进来的,是那两个将她拐来的中年妇女,还有一位50多岁、满脸沧桑的老头。

从他们的对话中,郜艳敏得知,老头是来给儿子买媳妇的,此时的郜艳敏满脸抗拒,但是因为嘴里被堵着,根本发不出任何声音。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人贩子最终以2700元的价格,将郜艳敏像货物一样卖给了老头一家。

就这样,郜艳敏被带到了这个陌生而又偏僻的村子。

艰难求生

她的“丈夫”刘三,比她大6岁,因家境贫寒,一天学都没上过,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不仅如此,他的脾气还不好。

然而,在这个村子里,买来媳妇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刘三的观念里,郜艳敏就是他花了钱买来的私有物品。

从进家门的那一刻起,郜艳敏的苦难便真正开始了。

家中所有的脏活累活,像洗衣、做饭、喂牲口,全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稍有不顺心,刘三或是他的家人,就会对她拳脚相加。

郜艳敏满心都是对对家的思念,于是,她开始了一次次逃跑的尝试。

第一次,她趁着刘三一家去田里干活,偷偷溜出了家门,她拼命地朝着村子外跑去,可还没跑出多远,就被眼尖的村民发现,通知了刘三。

刘三很快就追上了她,一把揪住郜艳敏的头发,将她拖回了家,随后便是一顿毒打。

第二次,她找准机会,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狂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家。

但山路崎岖,她对这里的地形又不熟悉,没跑多久就迷了路,刘三带着家人漫山遍野地寻找,最终还是将她抓了回去。

逃跑无望的郜艳敏,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了希望,于是,她选择了自杀。

她曾趁着夜色,跑到村子旁边的小河边跳了下去,当意识渐渐模糊时,刘家人却发现了她,将她从河里捞了上来。

她也曾偷偷喝过农药,然而,却又被刘家人发现,经过一番抢救,又一次将她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

而刘家人之所以一次次救她,不过是担心她死了,那2700元钱就打了水漂,之后,郜艳敏曾尝试了多次方法,然而,每次都能被救回来。

后来,刘三或许是怕了,便答应她,只要不再逃跑、好好过日子,年底就带她回娘家。

为了能回家,郜艳敏选择了妥协,终于,年底到了,刘三也信守了承诺,带着郜艳敏踏上了回娘家的路。

可当她满心欢喜地站在家门口时,父母看到她回来,态度却异常冷漠,原来,父母觉得她被人拐卖,是一件丢人的事,对她充满了排斥。

感受到家人的冷淡,郜艳敏的心彻底凉了,无奈之下,她只能再次随刘三回到下岸村,继续那暗无天日的生活。

教书育人

回到下岸村后不久,郜艳敏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在听说郜艳敏怀孕后,刘三及公婆对她的态度也随之有所改善,不再像从前那般动辄打骂、苛待,肚子里的孩子似乎成了她的一道“护身符”。

1995年,下岸村小学面临着严峻的师资短缺问题。

在村里,郜艳敏算是学历较高的人了,村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她询问是否愿意担任代课老师。

郜艳敏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她明白,知识对于山里孩子的重要,也渴望能在这三尺讲台上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她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知识,从简单的拼音、数字,到文章、算数,她都倾尽全力去传授。

然而,随着肚子一天天隆起,她在教学中力不从心,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暂时离开了学校,回家安心照顾孩子、操持家务。

那段时间,她一边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边要应对家中繁琐的事务,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学校里的孩子们。

到了2000年,郜艳敏再次站在了讲台上。

她深知,自己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明白外面的世界有多广阔,要让他们懂得拐卖这种行为是违法且错误的。

尽管每月的工资微薄,仅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但她常常拿出自己的钱,为那些贫困的孩子购买学习用品、书籍。

在她眼中,孩子们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

一次偶然的机会,农民摄影家刘向阳来到下岸村采风,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他了解到了郜艳敏的故事,内心深受触动。

刘向阳用相机记录下了郜艳敏在讲台上的专注神情,以及她与孩子们相处的温馨画面。

回到家后,他将这些照片整理发布到网络上,还附上了郜艳敏的经历。

没想到,这一发布瞬间引发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各大媒体纷纷前来采访。

一时间,她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有人为她的坚韧和善良所感动,也有人对她的遭遇感到痛心和愤怒。

而郜艳敏,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爱和知识继续为山里的孩子们点亮前行的道路。

坚守山村

2006年,郜艳敏的事迹在社会上持续发酵,她被评选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之一”。

网友们在了解到她被拐卖的悲惨过往后,反应各不相同。

有人称赞她在如此绝境下还能坚守教育岗位,以善良和宽容对待生活,是“以德报怨”的典范。

但更多的人则是为她感到深深的不平,他们义愤填膺,强烈要求严惩那些可恶的人贩子以及参与买卖人口的买家。

然而,面对网友们汹涌的情绪浪潮,郜艳敏的选择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她平静地表示,自己选择留在下岸村,还为丈夫刘三辩解,称是自己求对方买下自己。

这话一出,网络上一片哗然,许多人无法理解她的做法,觉得她是在自我麻痹,是被多年的苦难生活“驯化”了。

但郜艳敏心里清楚,多年的相处,她与这个家、与这片土地已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更是她割舍不下的牵挂。

网友们为了帮助郜艳敏,纷纷慷慨解囊进行捐款,而她,没有丝毫犹豫,将这些饱含爱心的捐款全部用于山里的贫苦学生。

在她看来,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才是这些钱最有价值的去处。

2009年,以她为原型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上映,让更多人了解到她的故事。

郜艳敏曾坦言,自己现在的生活一切都好,虽然历经磨难,但也收获了一些温暖。

为了家人,为了孩子,她最终选择了放手,选择让过去的伤痛就此尘封,继续在这片她既爱又恨的土地上,为孩子们的未来默默耕耘。

1 阅读:91

史海小记

简介:史海遨游,古今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