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下江南的目的是什么?

黄苏成看历史 2023-05-26 09:32:57

乾隆朝的政治局势很平稳,身为皇帝,他不需要像祖父康熙帝一样,千方百计地平定三大藩王,也不需要像雍正一样,镇压几次叛乱。所以乾隆皇帝所生活的时代,是爷爷和父亲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康乾盛世。虽然乾隆皇帝统治的时候,天下还算太平,但人都是在苦难中度过的,他们都是深居简出,又怎么可能知道外面的事情?

身为一国之君,如果一直待在皇宫深处,想要了解百姓的情况,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中,江苏、浙江这两个地方,更是受到了皇族的高度关注。那些盐商,还有那些负责蚕丝织品的商人,都会争先恐后地补充国库,借着皇室的势,提高自己的身价,在贸易上也会有很大的进步。陛下下江南,向来是声势浩大,一路上吃穿用度都做了极好的准备,再加上陛下时常会让各处官员骑马巡游,所以在民间,人们称他为“马背上的朝廷”。

行万里路胜过读书,身为一代帝王,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南下游历,每一次的游历,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都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重要的。所以,乾隆皇帝在杭州到处游历随心所欲。乾隆皇帝初临江南,对地方的军事、水利、丝业等都十分重视,对地方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视。大清建立在满洲人开疆拓土的基础上,所以江山是靠自己打拼起来的,所以大清王朝的大臣们,都要时刻警惕着自己的军队。

民以食为天,这里的人种了饭,水能不能及时供应,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所以乾隆陛下很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江南气候潮湿,适于种桑,所以当地人在耕田之余,也开始放养蚕,用蚕丝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推广了中国的丝绸文化。南巡路途遥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如果皇帝不出宫,又怎么能解决京城里的民不聊生,又怎么能让这个国家长治久安?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