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下半年,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形势发生转变,国民党军被迫从进攻转为防御。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发起被称为“三大战役序幕”的济南战役。
粟裕在济南战役即将获得胜利的时候,开始着手准备下一步作战计划。于是给毛主席发去电报,请求展开淮海战役。毛主席收到粟裕的电报后当即表示同意,但同时也修改了电报中的4个字。
正是毛主席这次修改,令计划的小淮海变成大淮海,事后粟裕更是赞叹:“毛主席真是神来之笔啊!”毛主席究竟改了哪四个字呢?竟会令“战神”粟裕发出如此赞叹?
毛主席改了电报中4个字
1948年9月24日早上,粟裕正在华野指挥部指挥济南战役。济南方向的枪炮声虽然渐渐熄灭,但他却没有放松下来,而是将目光聚集在地图上的淮海地区。
解放济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粟裕此刻在思考下一步作战,于是当即给中央军委并华东局、中原局发去一封电报:
“如果敌军停止向北支援的话,我华东野战军接下来的行动,拟作如下:
一、为了改善中原战局,令敌军退守到长江防线以及津浦沿线,我认为可以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以苏北兵团攻占两淮,并相继收复宝应和高邮,其次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和连云港,至此淮海战役正式结束;
二、只进行海州作战,仅进攻海州、新浦等地;
三、全面向南进攻,将前来支援的敌军一网打尽。”
在电报最后,粟裕又说:“以上三个建议,我个人认为第一个是最好的,最能改善中原战局,也利于我军恢复江边工作,对将来渡江创造条件。”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代表中央军委回复:
“举行淮海战役是十分必要的,不过最重要的作战则是歼灭黄团。”
这里的“黄团”指的是黄百韬兵团。那么毛主席为何要将电报中的“攻占两淮”改为“歼灭黄团”呢?黄百韬兵团有何过人之处?
此时的黄百韬兵团下辖3个军,主要位于东陇海路中间,东边是第9绥靖区,西边是李弥兵团,他们位于国民党军徐州“剿总”防御体系中利于分割围歼的不利位置。
如果率先攻打黄百韬兵团,既能阻断徐州“剿总”,实现战略退却,还能对徐州造成合围,吸引东西两边的敌军前来支援,推动淮海战役向更大规模发展。
粟裕自然能明白毛主席的意思,于是他下令:“立即攻打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兵败自杀
淮海战役发起的时间本来是11月8日晚上,但由于敌情发生改变,粟裕当机立断,决定提前2天发起战役,也就是11月6日晚上。粟裕率部向徐州东、南、北三个方向压过来,直逼黄百韬兵团所在的新安镇。
与此同时,黄百韬收到我军向他扑来的消息焦急万分,本想率部撤退,但却被上级制止,说要等其他部队到了后再走。然而黄百韬等了整整一天,还是不见其他部队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坐立不安,时不时给刘峙打去电话,请示何时撤退。
然而刘峙还是那句:“等第44军和第9绥区机关人员抵达新安镇后,你团方能撤退。”
11月7日凌晨,骑兵侦察参谋前来汇报说:
“第44军6日晚上11店才全部撤出海州,最快也得今天晚上才能到新安镇。可是绥区机关队伍杂乱不堪,估计还得两天才能抵达这里。”
黄百韬一听怒火中烧,当即给“剿总”打电话:“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新安镇?我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撤离?”由于没有得到确切的回复,再加上我军距离他们越来越近,黄百韬决定不等了,当即下令:“兵团部分机关人员先撤离,我暂时留在这里。”
11月7日上午7点,黄百韬兵团大部分撤离,当天下午黄百韬乘坐吉普车离开新安镇。因此当我军抵达这里的时候,黄百韬早就跑了……
粟裕当即下令:“急转方向,追击黄百韬兵团。”11月11日晚,我军在碾庄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合围。
11月19日晚上8点,随着粟裕的一声令下,华野对碾庄圩的总攻正式开始。战士们先是按照部署用炮弹进行猛烈轰炸,然后从东西角发起猛攻,最后对碾庄圩的两道围墙展开突破。
经过战士们的冲锋陷阵,我军终于控制了桥头,聂风智当即向粟裕汇报:“粟司令员,我们已经冲过水濠,突破了第一道圩墙,正朝纵深处发展。”
粟裕十分满意,吩咐道:“聂风智,后续部队给我跟上,决不能给敌军喘息的机会!”
11月21日,粟裕下达了最后合歼黄百韬兵团的命令。眼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倒下,黄百韬扬天大喊一声:“完了!”
我军攻占碾庄圩后,黄百韬等人只能前往最后一个据点吴庄,还没休息一会儿,我军就追了上来。最后还是杨廷宴搀扶着打着踉跄的黄百韬逃了出去。
等他们来到一片芦苇地的时候,只剩下杨廷宴和黄百韬两人了。黄百韬抬头看去,一支解放军队伍正在追击国民党军,一阵眩晕感传来,他没有再坚持下去的力气了,当即掏出手枪自杀……
至此,碾庄之战终于结束,我军以伤亡2.8万余人的代价,击毙12.5万余敌军,俘虏了大批敌军,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获得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决定性的胜利,取得“开门红”。
粟裕:毛主席是神来之笔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当即命令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沿着徐蚌线南下;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则北上;黄维兵团东进,三路会师。
毛主席为了粉碎蒋介石的阴谋,果断下令:
“中野倾尽一切力量也要歼灭黄维兵团;华野主力则需要拦住徐州南援的敌军;另外调几个能力强的纵队南下,歼灭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
10月23日拂晓,黄维兵团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沿着宿蒙公路向宿县发起进攻。24日黄昏,中野开始反攻,并于25日早上将黄维兵团合围在宿县西南方向的双堆集地区。
12月6日下午,中野和华野一部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全歼黄维兵团12万余人,并将其司令黄维俘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战士们在粟裕的指挥下,先后歼灭李弥兵团主力、邱清泉兵团的72军大部。
1948年1月10日下午,战斗结束,杜聿明被我军俘虏,邱清泉被我军击毙,李弥则逃走。至此,淮海战役彻底结束,我军共击毙俘虏敌军55万余人,缴获的枪支弹药更是不计其数。
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曾说:“淮海战役期间,粟裕是立了第一功的!”但在回顾淮海战役的时候,粟裕却说:“其实毛主席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当初是他提出将‘攻占两淮’改成‘首歼黄团’的,这真是神来之笔啊!”
淮海战役的成功,既少不了毛主席,又少不了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