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沈醉香港探亲,仅留27天,给特务留话:苦海无边,岸在北京

赤彦说历史 2025-02-26 09:34:23

1980年香港,几个年轻的特务找到沈醉:“老师,您要不就留在香港吧,学生们至少可以帮忙照顾您。”

沈醉摇了摇手:“不留了,等死了以后我还是要魂归故里。”

听到这样的话,年轻的特务们皱起了眉头:“老师,您回去生活品质远赶不上这里,为什么一定要回去呢?”

特务们的话让沈醉笑了起来:“苦海无涯,岸在北京!”

沈醉究竟是什么人物?而他对特务们说的话又是何用意?

功德林

1956年北京功德林,廖耀湘和杜聿明如往常一般吃完饭正在活动区域内遛弯,突然看到不远处开来了一辆车。

凑近一看,一个熟悉的面孔从车上走下,是他们的而老朋友军统特务沈醉。

看到是沈醉来了,廖耀湘忙高兴地打招呼道:“我就知道你也没死,国民党里就没个实话!”

沈醉一听到这话,便和廖耀湘、杜聿明对上了眼睛,尴尬地笑了笑:“哥几个都在这呢。”

杜聿明跟着回应道:“不光我们在这,文强也在这呢!”

听到文强也在,沈醉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因为在国民党内部,文强等人都是已经牺牲在战场上的烈士,包括沈醉自己在内。

不过转念一想,共产党对待俘虏一向是优待,怎么会不分青红皂白就处死呢?

虽说沈醉以前和廖耀湘等人不是一个系统,在国民党内的关系不好,可如今内战结束,同为功德林战犯的他们,想必也有不少的话要聊。

于是当天晚上,沈醉三人便坐在一张桌子上,一边聊天一边吃饭。

进入功德林以后,沈醉也开始接受改造。

早在进入功德林以前,他就在其他地方接受过改造,不过能跟以前其他的“同事”一起接受改造,沈醉心里也还是有些奇妙的感觉。

功德林里关押的战犯,过去都是国民党里响当当的人物,真可说得上是上将遍地走,中将多如狗。

就连沈醉自己都曾感慨:“蒋介石阅兵的时候,我们这些人都没这么气。”

当时功德林和国民党一样,内部分了很多派系,什么嫡系、黄埔系应有尽有。

总的来说,这些人可以分为以黄维、文强等人为首的不愿接受改造派,以及以廖耀湘、杜聿明等人为首的愿意接受改造派。

面对这两个派系,沈醉并没有直接地加入。

从进入功德林里接受改造开始,沈醉就一直只把自己当做阶下囚对待。

但是待得时间长了,他发现功德林里的环境还算不错,和自己过去居住的公馆比起来也只是小了一点。

至于每天的伙食,他们吃得也跟解放军吃的一样,完全没有虐待他们的说法。

于是沈醉便想着,干脆就一辈子待在功德林算了,至于接不接受改造,他还得多考虑考虑。

他明白背叛国民党的下场都不会太好,毕竟以前身为军统特务的他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军统之路

沈醉,191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和大多数国民党军官一样,他的家庭在当时相当富裕,算得上是地主阶级,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不过沈醉并没有因此染上纨绔子弟的性子,反而是从小沉醉于学习当中。

据说他七岁刚开始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做到出口成章。

但家庭环境也依然对沈醉造成了影响,让他凡事都想要争个第一,只要有一次考试不是全班第一,他就会回家里抱着母亲的腿大哭一场。

读书读得多了,人难免会产生忧国忧民的心思,年幼的沈醉也是这样。

随着国内局势的愈发动荡,他也想要为国家出一份力,于是便自学武术,成了家乡文武双全的人才。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沈醉12岁那年革命之火烧到了湖南,沈醉也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影响,好几次带着同学跑到自己家里说要打倒自己的父亲。

每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沈醉总免不了要挨一顿毒打。哪怕如此,沈醉也依然高喊着“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

只不过遗憾的是,沈醉这份对革命的热忱没有持续下去。

18岁那年,沈醉因为在学校参与革命活动而被开除,之后只能跟着姐夫余乐醒,进入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谋求生路。

在前往特务处之前,沈醉的母亲知道特务这个词的含义,于是便苦口婆心地劝说沈醉:“儿子,咱们家里不缺钱,你可以不用做官,但要好好做人!”

年轻的沈醉郑重地点了点头,所以进入特务处之初,他满心都只是想着找个挣钱的活干。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出色的能力被特务之王戴笠给盯上了。

当时戴笠刚刚开始搞特务工作,手边正缺有能力的年轻人,没过几天他就将沈醉提拔为情报组组长,在上海特区法租界工作。

沈醉这份工作一方面是收集情报,另一方面则是迫害宋庆龄。

他化名陈仓,以记者的身份长期恐吓宋庆龄。

对于这份工作,从小读圣贤书长大的沈醉本来并不愿意,他其实十分尊敬宋庆龄女士。

可是他又不想对不起戴笠对他的重视,所以硬是麻木自己的良心干了下去。

别看戴笠给沈醉的官职不大,但那时候沈醉会只有十八九岁,这样的年纪就被戴笠委以重任,可见戴笠对他的重视。

一直到1935年,戴笠再一次因为沈醉出色的表现,而将他提拔为少校行动组组长,正式开始了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平步青云之路。

从1935年到1937年两年的时间里,沈醉为戴笠的特务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沈醉被委以重任,主要负责对日军的侦查、刺杀、破坏等工作。

这一段时间也是沈醉工作的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他可以不用将那些阴狠的招数用在同胞身上,倾尽所有的抵抗外敌。

毕竟戴笠最开始也是支持抗日的一方,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外敌还没有驱逐干净,沈醉的任务目标就又转移到了同胞身上,而临行前母亲对他的叮嘱,他早已抛诸脑后。

恶贯满盈

随着抗日战争愈发白热化,国民党内部却又搞起了小九九。

他们断定抗日战争必胜,于是又将目光放在了内战上,皖南事变也因此发生。

而沈醉侦查的目标,也从日军变成了国内军政界的大人物们。

起初,沈醉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但特务的工作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在戴笠的培养之下,沈醉早已麻木了自己的内心,成为了一个为蒋介石和戴笠服务的杀人机器。

于是沈醉彻底放弃了抗战,投入了特务工作当中,还因此和自己的爱人白云分道扬镳。

白云最初嫁给沈醉的时候,沈醉还是一个爱国青年。

眼看着沈醉变化越来越大,白云也彻底放弃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中。

此后的数年间,沈醉在戴笠的命令之下,迫害了不少无辜之人,并因此被戴笠唯一重用。

一直到1946年,戴笠乘坐的飞机遇难,沈醉在暗地里蝇营狗苟的日子才终于暂停了下来。

沈醉与粟燕萍

戴笠遇难之后,毛人凤接替了他的位置。特务局面对这种新老交替,大换血肯定是少不了的。

而在毛人凤的眼中,身为戴笠心腹的沈醉肯定是第一个目标。

对此沈醉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尽可能远离毛人凤,一个人跑去云南特务站。

到了云南以后,毛人凤几乎不跟沈醉联系,也不会将重要的工作交给沈醉。

面对这样的情况,沈醉是又无奈又生气,天天都以酒浇愁。

这样的日子久了,沈醉的内心也在酒精的作用下愈发沉沦,一直到毛人凤再次交给了他一样任务——暗杀杨杰将军。

杨杰作为国民党陆军大校原校长,他虽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多次公开反对蒋介石的行为,因此被毛人凤等人盯上。

不过对于沈醉来说,杨杰还有着别的身份,那便是他的邻居。

沈醉父母家和杨杰家离得很近,沈醉加入国民党以后,杨杰好几次上门拜访沈醉的父母,和沈醉也说得上是好朋友。

如果是十几年前,沈醉绝不会接受这样的任务。

但是对于如今的沈醉来说,如果暗杀杨杰可以让他得到毛人凤的信任,那他宁肯杨杰死上十回百回。

为了确保暗杀任务的执行,沈醉将几个特务叫到家中,共同商议相关的细节。

可就在商议的过程中,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突然打断了沈醉的思路。

沈醉抬头一看,来人竟然是自己的母亲。

沈醉的母亲平时和沈醉并不住在一起,偶尔想儿子了才会过来看看。

这一天过来碰巧看到儿子在工作,沈醉的母亲就想听听沈醉的工作内容,但却没想到他竟然在盘算着暗杀自己的好友杨杰。

于是沈醉的母亲一把推开大门,冲进房间里对着沈醉的脸就是两个耳光子,然后大骂道:“你还记得当年你离家的时候,我跟你说过什么吗!当年你说要报国救民我才让你出的家门,结果现在你反倒要杀害我们的邻居,你不想想我们以后怎么出去见人!”

母亲的这两个耳光子,打在沈醉的脸上,仿佛两个锥子直直地扎进了沈醉的心口。

他终于想起了自己当年离开家门时的豪情壮志,想起了自己十几年来干过的肮脏事,一时之间有些说不出话来。

最终在母亲的呵斥当中,沈醉放弃了暗杀杨杰,并因此受到了毛人凤的处分。

但不知为何,原本满心装着自己事业的沈醉,在受到这份处分以后反而感觉有些轻松。

之后没过几年,解放战争就迎来了尾声,沈醉也在云南被解放军抓捕,于1956年被送进了北京功德林。

浪子回头

从被关押到被转移进功德林,沈醉内心终于重新获得了平静。

只不过刚开始他还想着盘旋在两党之间,尽可能取得好处,一直到1958年国庆节的阅兵仪式。

当时为了让沈醉他们接受改造,组织决定带他们去看看新中国的样貌。

在组织的安排之下,沈醉参观了长春第一汽车厂、武汉长江大桥等等。

新中国快速的发展,让沈醉不由得为之震惊,不过真正让沈醉浪子回头的,还是国庆节的阅兵仪式。

阅兵仪式开始之前,沈醉早早地开始打扫卫生,穿上了自己最干净漂亮的衣服,然后给这队伍来到了阅兵台上。

刚一走上阅兵台,他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宋庆龄女士,心中顿感愧疚的他不由得上前向宋庆龄道歉。

宋庆龄女士大方地原谅了沈醉,沈醉也可以沉下心来观赏阅兵仪式。

阅兵仪式上,一个个战士们精气十足地从沈醉面前走过,齐刷刷的正步连带着沈醉也心跳加快。

但更令沈醉为之心旷神怡的,还是在天安门外观看的人群。老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是沈醉从没有见过的表情。

那一瞬间,沈醉想起了当年那个要打倒地主豪绅的自己,不由得流下了热泪。

从此以后,沈醉开始积极地接受改造,整个人也变回了那个爱国的文学青年。

1960年沈醉因为表现出色而被特赦,离开功德林前还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当周总理问起他会不会离开大陆时,沈醉笑着摇了摇手:“不离开了,我在外面早就是个死人了!”

就这样,沈醉成为了新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醉作为国民党内少有的文化人,他的一生可以说得上是毁誉参半。

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心,否则很容易走上一条不归路。

正如沈醉劝说年轻特务时所说的一般,苦海无涯,岸在北京。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