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各行业的背景下,医疗行业对数据存储的需求正经历深刻变革。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中国分布式存储研究报告(2025)》显示,霄云科技凭借其自主研发的碧海分布式存储系统,在2024年中国分布式存储医疗市场厂商竞争力评估中脱颖而出,跻身领导者象限。这一成果不仅印证了霄云科技在医疗存储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其推动医疗信息化升级的标杆价值。

技术破局:直击医疗影像存储痛点
医疗影像数据作为临床诊断的核心依据,其存储需求呈现“海量化、高并发、低时延”的显著特征。随着CT、MRI等设备精度提升,单次检查产生的影像文件数量激增,传统存储架构在性能、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遭遇严峻挑战。霄云科技碧海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三大技术革新,为医疗行业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1.小文件处理革命
针对医疗影像海量小文件(通常为KB级)导致的元数据管理瓶颈,碧海系统采用“小文件合并”专利技术,将上千个小文件自动聚合为64MB大文件存储,使元数据量锐减至千分之一。实测数据显示,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项目中,该技术使影像调阅性能提升至传统存储的10倍以上,单线程环境下性能是竞品的3倍,多线程并发时优势进一步扩大。
2.多层级可靠性保障
医疗数据对安全性要求近乎苛刻,碧海系统构建了“磁盘/节点/机架”三级容错机制,支持数据多副本强一致性存储。其智能修复功能可实时检测磁盘健康状态,故障发生后自动隔离并启动修复流程,修复速率动态适配业务负载。例如,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项目中,系统通过全生命周期校验机制,提前发现并修复潜在数据风险,确保700TB影像数据“零丢失”。
3.弹性扩展与成本优化
碧海系统采用无中心架构设计,支持存储节点无缝扩展至千台规模。上海市胸科医院通过分阶段部署,将系统容量从120TB平滑扩展至4PB,单位TB成本较传统存储下降40%。
市场验证:百强医院的共同选择
霄云科技的技术突破已在全国多家标杆医院落地生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部署3节点碧海系统后,影像调阅速度超过300幅/秒,医生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南京鼓楼医院:作为信创标杆项目,碧海系统与国产处理器深度适配,实现一套存储数据全部在线,不再需要在线向近线/归档迁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过5年运行验证,系统从3节点扩展至13节点,承载2.2PB影像数据,调阅响应时间缩短,运维成本降低。
这些案例印证了碧海系统在“性能、可靠性、易用性”三维度的综合优势。正如赛迪评价:霄云科技已成为医疗分布式存储市场“技术革新与应用落地的双重标杆”。

战略前瞻:构建医疗数据存储新范式
随着《“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的推进,医疗行业对存储的需求正从“容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霄云科技通过三大战略布局,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1.全场景覆盖:从PACS影像存储到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备份、数字病理、基因测序、冷冻电镜,碧海系统已形成覆盖“单机房、双活、灾备”的全场景解决方案,满足三甲医院到医联体的多样化需求。
2.AI深度融合:针对AI辅助诊断场景,系统通过优化小文件随机读写性能,使模型训练数据加载效率提升,加速AI医疗落地。
3.信创生态共建:作为自主研发的存储软件,碧海系统已与鲲鹏、海光等国产硬件平台完成适配,助力医疗机构构建自主可控的数据基础设施。
结语:以存储创新驱动医疗未来
在数字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霄云科技以分布式存储技术为支点,正在撬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这份赛迪顾问的领导者象限认证,既是里程碑,更是冲锋号。随着5G、AI、元宇宙等技术与医疗场景的深度融合,霄云科技将持续以创新为引擎,携手生态伙伴,共同绘制智慧医疗新图景——让数据不止于存储,更赋能生命健康未来。
关于霄云科技
上海霄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霄云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深耕高性能分布式存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团队用10年+的时间,承担和钻研上海市科委“PB级海量存储系统”课题,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霄云科技的自研创新高性能分布式存储产品,追求高品质和高可靠性,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壁垒,已经服务医疗、金融、电信、教育、制造等多个行业客户,深受用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