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尼克松,在中国人心目中,由始至终都是一位对华态度友好的美国总统。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尼克松担任当时的副总统,也曾被国民党视为好朋友。
1953年,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尼克松就以副总统的身份窜访了台湾,次年美国就与蒋介石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协定》,制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台海危机。

当年,毛主席当机立断,差点就想武统台湾,并且还说道:“蒋先生仗着山姆大叔的倚仗,做起了反攻大陆的美梦,如今朝鲜战争结束了,我们可以腾出精力去解决台湾问题了。”
后来,尼克松为何改变了策略,与台湾断交来换取和中国破冰呢?而毛主席为何又没有武统了呢?
差点实现武统新中国成立之际,毛主席当时就考虑到蒋介石在台湾尚未站稳脚,此时顺势攻打台湾,实现全国解放是最佳时机。
因此,在1950年的时候,毛主席指定粟裕担任总指挥,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准备了50万的兵力,准备一举拿下台湾。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此时朝鲜半岛炮火响起,美国更是把战火逼到了我国东北门户边上,而苏联也是使劲在后面拱火,却不愿意出兵,目的就是把我国拉进战局,以此来牵绊住我国的发展进程。
在这样的情况下,逼得我国不得不亲赴朝鲜战场,于是解放台湾的计划只好暂时搁置了。
这一打,足足打了三年,直到1953年7月份才签订了停战协议。

为此,毛主席曾私下和王力提过,就是因为朝鲜战争,硬生生耽误了最佳攻台的时机。
本来,在朝鲜战争之前,蒋介石在台湾势力还不稳,而且美国又撤走了第七舰队,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也不可能白捡了三年发展时间。
这三年里,蒋介石发动了“白色恐怖”,铲除异己,同时还血洗了一大批隐藏得很好的台湾地下共产党员。
说到此处,毛主席很是惋惜。
尼克松窜台朝鲜战争宣告结束,美国就加快了炮制“两个中国”的步伐。
1953年,尼克松作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副总统,乘坐着星座式专机,先去了香港然后转至台湾,最后下榻在了士林官邸。

当时,蒋介石十分重视尼克松的到来,毕竟这是他退居台湾后,第一次迎来的美国最高层。
因此,他派遣了陈诚等人去接机,同时还鸣炮19发,以此表达对尼克松最崇高的敬意。
尼克松抵达台湾后,蒋介石还以最高的礼仪接待,安排他检阅海陆空三军,并且还在电台上发表了演讲。

一年之后,美国和蒋介石便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协定》。
美国第七舰队出动了5艘航母、3艘巡航舰以及40艘驱逐舰,如此规模庞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在美国历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
尽管当时我们在朝鲜战场上战胜了美国,但是我们主要依托的是陆军力量和灵活的战术。然而,当时我国的海军力量十分薄弱,别说舰队了,就连一个远洋的船只都还没有。
美国强势干涉,使得我国解放台湾的难度提高了数倍。
边打边谈毛主席的灵活战略再一次派上用场。在这样的背景下,金门炮战爆发了。
既然海军和空军咱们不能硬碰硬,咱们就来持久战。
金门炮战的头一年,我国福建沿海前线,每天都对着金门岛炮轰。

这么打了半年后,突然策略又变成了隔三差五打,最后还公开宣布周几打,周几不大,节假日不打等等。
纵观人类战争史,如此文明的打法也是罕见的,谁家打仗之前还给对方发给通知:我打算几号打你?
其实,这是毛主席的一种策略,毕竟台湾海峡对岸,也是咱们自己的同胞。
毛主席的这种打法,一是为了震慑美国,二是为了敲打蒋介石。
因为,当时毛主席还有另外一条暗线,就是国共密谈。
在金门炮战之前,中央就已经秘密与曹聚仁接触,而曹聚仁这个人呢,虽然是无党派人士,但却与国共两边的高层交情都不错,人又生活在香港,可以说是一个穿针引线的最佳人选。
金门炮战一边打,曹聚仁就一边忙着国共两头跑。

最初,蒋介石对曹聚仁和北京对话的提议并不表态,但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也没有反对。
经过二十年的传话,两岸也在统一问题上达成了部分共识,并且到70年代初的时候,都已经谈到了如何安置蒋介石回归大陆之后的生活,而台湾省省长则由蒋经国担任。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金门炮战一打就打了二十年,而且后来还打得那么敷衍的原因。

世界局势每天都在变。
时间一晃到了70年代初,尼克松已经从副总统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总统。
但尼克松刚上任时,运气有点背。刚上台就得为前两任总统擦屁股。
本来,肯尼迪在任的时候,就曾经签署了命令,决定在1965年的时候从越南撤军。可是谁知道1963年肯尼迪遇刺死了。

结果,副总统约翰逊继任,这家伙一上台就不得了,一改肯尼迪的政策,紧拥军工大佬,加大了对越南战场的投入,一下子把越南的兵力增加到50多万。
他卸任时,尼克松一天到晚不是面对抗议的美国民众,就是面对在抗议路上的美国人。
而苏联那边呢,赫鲁晓夫下台了,换了一个自诩第二个斯大林的勃列日涅夫,这个人十分猖狂自恋,更是把美国逼到了死角。

尼克松沮丧又郁闷,此时,基辛格给他支招:“和中国搞好关系!”
尼克松拍着脑袋瓜觉得此计甚妙!于是便明里暗里向中国示好,又是公开喊话想和中国搞好关系,又是指责苏联欺负中国。
1971年,尼克松相继派了美国乒乓球队和基辛格访华,为他来年的正式访华先摸个底。

而尼克松也知道,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道选择题:对于中国而言,想要和中国建交,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国的红线。
于是,在1972年尼克松完成了轰轰烈烈访华后,没过多久,美国便撕毁了与台湾的共同防御协定,并宣布与台断交。

蒋介石瞧着,山姆大叔不给他当靠山了,他自觉反攻大陆基本没戏,于是到了1975年春节刚过,他自己感觉时日不多了,便向大陆传信:望毛主席来台详谈。
偏偏就是这一年,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身体也不大好了,便安排了邓小平前去。
可是,才过了一个多月,邓小平都还没来得及动身,蒋介石就突发心脏病,一命呜呼了。
精心部署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统一,就这样硬生生又被耽搁了下来……

参考资料:
1、东南商报:尼克松眼中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
3、中国新闻网:蒋介石士林官邸:层层电网 戒备森严
4、新浪军事:蒋介石的好友尼克松在担任总统之后为何放弃台湾
5、人民网:毛泽东曾筹划以武力解放台湾为何未能实现?
6、人民日报:蒋介石临终前两个月秘密邀请毛泽东访台内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