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不被允许用AI完成作业,这所高校为何持开放态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17 16:35:55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在一些行业完全取代人力?教育领域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4月16日举办“人工智能驱动的全球数智革命:机遇和挑战”主题“临甲7号沙龙”专题吹风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表示,面对人工智能大潮,教育工作者应该对AI持开放态度,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AI是不会替代人类的,但不会使用AI的人,一定会被会使用AI的人替代,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倪明选说,再过几十年,AI还会变得更有用,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更多工作。未来AI可能会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

倪明选1980年就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曾任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和澳门大学学术副校长,在超级计算机领域钻研已有50年。他介绍,很多高校不允许学生使用AI工具完成学业任务,但港科大对此持开放态度。他们还鼓励老师在教学中使用AI,用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学校成立了AI专班,意外发现很多学生愿意加入其中,而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方法比老师更多。

“AI和其他资源能帮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这是我们想要做的。教授必须改变教育学生的方式。只要学生能很好地使用AI,获得更多知识,教学就达到了目的。”倪明选表示,高校必须重视AI对教育领域的影响。目前趋势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AI,都是应该鼓励的。

他提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意义,在把AI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方面,中国应该成为全世界的榜样,发挥引领作用。

高校应该怎样看待和面对美国全球关税战对科研与合作的影响?倪明选举例说,事实上在本轮关税战之前,一些科研设备已经遭遇禁运,但高校也发现,这反而迫使科研人员自己开发出了性能优越的替代设备,还可以申请专利带来收益。

这位资深国际学者坦言,制裁和关税短期内的确对科研造成影响,但长期来看,科研工作者可以开辟更多新的方向,发挥人才优势,实现重要突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白波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