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40分,新疆男篮训练馆的灯光依然亮着,球鞋摩擦地板的声响在空旷的场馆里格外清晰。
被取消注册的外援皮特森光着膀子加练三分球的视频,以十二万点赞量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这位CBA老牌得分手用满地的汗渍和发烫的手感,向教练组发出了无声的请战书。
三小时前结束的新疆对阵浙江的比赛中,缺少关键得分手的球队以103-116败北,积分榜滑落至第六位。
这场失利彻底暴露了新疆外援群的致命短板:桑韦尔全场8投1中,防守端屡屡失位;爱德华兹的突破像撞上混凝土墙般停滞;号称"团队型外援"的黑根斯贡献了尴尬的4次助攻3失误。
当浙江队外援琼斯在第四节连续命中三记不讲理三分时,新疆替补席上甚至找不到能与之对攻的武器。
皮特森的加练视频里藏着魔鬼细节。
训练师巴希镜头扫过的计时器显示,当晚的三分特训持续了整整82分钟,这个数字恰好是他上赛季场均得分。
被取消注册前,他保持着38.7%的三分命中率,关键时刻单打成功率位列联盟前三。

对比眼下四位新援集体哑火的窘境,新疆管理层这波"以团队换个人"的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
刘炜教练的战术板上正面临两难抉择。
第一阶段依靠皮特森单核carry时,球队虽然存在"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但至少能在僵持阶段保持威慑力。
如今四名外援看似各司其职,实战中却陷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怪圈——哈雷尔需要喂饼,劳森依赖体系,桑韦尔功能单一,最该持球解决问题的黑根斯反而成了进攻终结点。
数据不会说谎:新疆最近五场对阵季后赛级别球队时,末节得分从联盟第4暴跌至第16。
更致命的是,赵睿等国内球员在高压防守下体能透支严重,上轮对阵浙江末节出现4次传球失误。
这种情况下,是否重启皮特森已不仅是战术选择,更关乎球队的化学反应——当团队协作失效时,确实需要"鲶鱼"来搅动死水。

训练馆的自动感应灯第17次熄灭又被重新点亮时,皮特森完成了当晚第536次三分出手。
这个偏执的数字背后,藏着个残酷的篮球哲学:在CBA,能投进绝杀球的外援永远有立足之地。
现在压力来到了新疆管理层这边:是要继续赌团队篮球的"平均主义",还是把筹码押回这个深夜加练的"危险分子"身上?
互动话题:
新疆若换回皮特森,是重蹈"单外援依赖"覆辙,还是绝境中的最优解?
团队型外援策略在CBA是否水土不服?你心中的完美外援模板是怎样的?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