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北约轰炸牺牲的记者许杏虎,如今在家乡享受何种待遇?

谛听骨语 2025-02-08 14:04:03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突然遭到北约导弹攻击,年仅31岁的许杏虎和他的妻子朱颖永远留在了异国这片土地上。

这个来自江苏农村的年轻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努力地紧攥着钢笔,想要记录下最真实的报道,他用生命诠释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这样一位值得敬佩的英雄小伙,如今多年过去了,在家乡享受着怎样的待遇呢?

震惊世界的爆炸案

1999年5月8号,在南斯拉夫大使馆,几名记者正凑在一起整理着白天所记录的新闻稿件,这其中就有许杏虎以及他的妻子朱颖。

两人作为光明日报的外派战地记者,已经来这里工作了将近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当中,夫妻俩可以说见证了很多战争上无情的画面。

这也更坚定了两人坚守在战场一线,将这些画面传输出去的决心,而在大使馆中大部分人都抱着和两人一样的目标,就比如今晚和他们一起整理资料的邵云环。

三人在将今天的初稿整理好之后,许杏虎和妻子朱颖就回到了客房准备休息,而邵云环则留在了办公室里继续工作。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刻的大使馆早就已经被北约集团选中成为了目标,在凌晨五点多的时候,一枚重900多公斤,穿透力可达80米深的炸弹被投放在了大使馆的上空。

而这枚炸弹刚好就爆炸在了大使馆的东南角,也正是记者邵云环所在的位置,同时这股强大的轰炸波也影响到了身在大使馆西北角的许杏虎夫妇二人。

出于记者的敏感和本能,许杏虎几乎是瞬间拿起了手边的钢笔与本子冲了出去,他一边寻找着藏身之处,一边拿笔记录着被轰炸过的大使馆。

但不幸的是,第三枚炸弹很快被投放到了他锁在的西北角,强大的威力让这位兢兢业业的记者最终还是闭上了眼睛。

在轰炸结束后,人们清理现场的时候才发现,许杏虎在离世前依旧紧紧攥着手中的钢笔,试图将轰炸时的惨况记录在案。

而在这场惨剧当中,除了许杏虎牺牲之外,和他一起奔赴前线的妻子朱颖也永远的离开了世界。

北约的这种暴行不仅仅是对我国的挑衅,更让我国损失了三名优秀的记者力量,一时间众人纷纷自发涌上街头抗议北约的暴行。

农村飞出的“金凤凰”

要知道,像许杏虎这样优秀的记者在国内完全就是稀缺型人才,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塞尔维亚语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光明日报工作。

即使是在这样人才济济的学院以及单位中,许杏虎依然是佼佼者的存在,就足可见他的优秀,但谁能想到这样优秀的人才也只是一名来自江苏省农村普通家的孩子。

一步步从小山村走到顶级学府的大门,其中的艰辛自然不言而喻,在进入光明日报后,许杏虎也没有选择安然度日,而是每天工作到深夜,就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面对同事们不想去,不愿意做的工作,许杏虎都是自愿冲到第一线将工作揽到自己的身上,而这样努力拼搏的态度也没有辜负许杏虎,他很快就被领导注意到了。

所以在1996年的时候,许杏虎被外派到了贝尔格莱德大学进修,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许杏虎无比的珍惜。

在国外的时候,许杏虎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十分钟用,靠着这股子拼劲,许杏虎也在这里学到了不少的先进的工作方法。

在完成留学回到国内后,许杏虎几乎是立刻就开始在报社内部开始教授新的工作方法,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和妻子朱颖相识了。

虽然两个人家庭条件和从小生活的环境都不相同,但两人对于生活以及理想都是高度的一致,这也让他们很快陷入了爱河。

在接触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就决定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但婚后的两人还没享受多少幸福甜蜜的时光,科索沃战争就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

许杏虎清楚的知道,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机会,他立刻找到了领导,向领导自荐前往南斯拉夫进行采访报道。

而领导也非常清楚在报社当中,许杏虎将是唯一的选择,因为他大学的专业就是塞尔维亚语,去到当地将会比其他同事更有优势。

但领导们又觉得他刚刚新婚,就奔赴危险的战场一线,好像对许杏虎来说也不公平。

就在众人犹豫的时候,朱颖主动站了出来,她不仅十分支持丈夫,还主动递交了陪同丈夫一起奔赴前线的申请。

就这样,夫妻俩一起来到了南斯拉夫,在这里他们亲身经历了战场的残酷无情,两人决定好要将这些信息义无反顾的传播出去。

但没想到的是,这样两位拥有着远大职业理想的人竟然双双牺牲在了那场轰炸中。

事后,面对中国的问责以及无数人民的愤怒指责,北约集团也只是轻飘飘的回应了一句“误炸”,让无数国人为之愤怒!

但面对三人对事业的奉献,大家是没有办法忘却的,不仅为隆重的将他们的遗体运送回国,还为他们建立了专门的纪念馆。

像许杏虎和朱颖的纪念馆就建立在了许杏虎曾经的家乡,在这里展开了300多件两人生前的工作资料以及日常用品供人们缅怀。

而在南斯拉夫,也有着属于三人的纪念馆,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像当地的重要领导也都会出席纪念活动,缅怀这三位伟大的记者。

除此之外,三人还获封了“人民的好记者”、“南斯拉夫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称号都体现了三人曾做出的巨大贡献。

虽然他们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却永远都在激励着我们!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许杏虎、朱颖同志简历》

央视新闻《22年祭!驻塞使馆缅怀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的3位烈士》

0 阅读: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