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一系列优质内容。
“人老有三痛,躲过能长寿”,这句广为流传的民间说法,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健康哲理。
所谓“三痛”,指的是关节痛、腰背痛、胸痛。这三类疼痛是衰老的信号,更是可能隐藏重大疾病的警示灯。

如果能早识别、早干预,很多老年疾病可以延缓甚至避免,进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这“三痛”究竟为何如此关键?它们背后隐藏着哪些健康风险?60岁以后,又该如何科学防范?本文将从医学角度出发,结合权威研究,深入解析“三痛”现象,帮助您读懂身体的“疼痛语言”。
第一痛:关节痛——不是“老寒腿”那么简单一提起关节痛,很多人往往轻描淡写地归结为“老寒腿”或“风湿”,但这其实是对身体求救信号的误读。
关节疼痛的根本原因,大多是由于退行性病变和慢性炎症,是骨骼老化的直接体现。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一半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疾病,尤以膝关节炎最为常见。
随着年龄增长,软骨磨损、骨质疏松、滑膜炎症等问题逐渐显现,导致关节僵硬、肿胀、活动受限。
很多老年人会说:“走几步路,膝盖就像灌了铅。”这种沉重感,其实是关节软骨退化后的典型表现。
更严重的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甚至残疾。

被忽视的还不止这些。长期关节痛常常令老人减少运动,久而久之,肌肉萎缩、平衡力退化,摔倒风险大大增加。
根据《中国老年医学杂志》一项研究,跌倒是我国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关节功能障碍是跌倒的重要诱因。
关节痛不是“忍忍就过去”的小毛病,而是需要重视的慢性病前兆。
第二痛:腰背痛——脊柱在“抗议”腰背痛,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疼痛类型之一。

很多人误认为只是“闪了腰”或“睡姿不对”,其实背后往往是脊柱退化、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等问题。
当一个人到了60岁以上,脊柱的稳定性开始下降。骨密度降低、韧带松弛、肌肉力量减弱,一旦坐姿不正或负重过度,就容易诱发慢性腰背疼。
而这种痛,往往是隐匿的、反复的,像钝刀割肉般折磨人。
有些人早上起床时觉得腰背僵硬,活动一会儿才缓解,这很可能是脊柱小关节炎的表现。

还有些人夜间翻身困难,甚至连咳嗽都牵扯到背部剧痛,这时就要警惕是否有骨裂、压缩性骨折的可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腰背痛也可能是内脏疾病的“放射痛”。如肾脏疾病、胰腺炎、甚至部分癌症,早期就可能表现为背部疼痛。
许多病例中,患者长期以为“只是腰不好”,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腰背痛看似寻常,实则可能暗藏“大病之源”。
尤其是突发剧痛、伴随体重下降、夜间加重的疼痛,应高度警惕。

“胸口一阵闷,一口气喘不上来。”很多老年人对这样的感觉并不陌生,却常常以为只是“疲劳”或“上火”,殊不知这可能是心脏在发出求救信号。
胸痛,是心血管疾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其首发症状常常就是胸部压迫感、烧灼感或放射性疼痛。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3.3亿,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据主力。

而真正危险的是——很多老年人的心绞痛表现并不典型。
他们可能只是觉得“胸口压着块石头”,或者出现“胃胀、背痛、牙痛”,而忽略真正的心脏问题。
更复杂的是,肺部疾病、胃食管反流、肋骨软骨炎等,也可能引发胸部不适。
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胸痛时,不轻视、不误判,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更应警惕心源性疼痛。
胸痛,是老年健康的警报器。

别等到“胸闷突然剧烈、出冷汗、呕吐”时才送医,那时往往已错失黄金抢救时间。
为什么是这“三痛”?身体在用“痛”提醒你从关节、到腰背、再到胸部,这三个部位的疼痛并不是偶然。它们恰好对应着人体最关键的三大系统:运动系统、骨骼支柱、心肺循环。
60岁以后,这三个系统逐渐进入老化高发期,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引起连锁反应。
疼痛,是身体最原始的警告机制。

忽视它,就是忽视自己的健康底线。
60岁后,该如何防“三痛”?第一,养骨护关节,从“动”开始。
适度的锻炼能增强关节灵活性,延缓退化。推荐游泳、太极、散步等低冲击运动。
切忌长时间久坐,避免负重过度。
第二,骨密度检查不能少。

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后,骨质流失速度加快,应定期做骨密度检测,及时补钙、补充维生素D,并遵医嘱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第三,疼痛不能忍,要敢于就医。
很多患者因“怕麻烦”“怕检查”而拖延治疗,结果小病拖成大病。
特别是胸痛,一旦出现持续性压迫感,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脏问题。
第四,饮食要清淡,低盐低脂。

减少关节炎症、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血管,饮食结构起着基础性作用。
多吃深色蔬菜、坚果、鱼类,少吃油炸和高糖食品。
第五,保持心理平衡。
长期疼痛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甚至引发老年抑郁。

适度倾诉、规律生活、保持社交,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结语:疼痛不是老了的“应得”,而是身体的“呼救”很多人误以为“人老了,哪里不疼?”疼痛从不是理所当然的老化表现,而是身体对健康失衡的抗议。

如果我们能正确识别它、重视它,并在生活中加以调节,就能在衰老的路上走得更稳、更长。
“人老有三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视而不见。
当一个人能在痛中觉醒,在老中养生,才是真正的智慧长寿之道。
参考文献:
[1]张丽君,王颖,李建军.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10):1085-1089.
[2]陈文斌,刘志勇,周亮.腰椎退变性疾病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关系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05):527-531.
[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6):553-578.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除了理论分析,老百姓更需要怎样做,怎样运动可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