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他唯秦琼马首是瞻,正史里他和秦琼分庭抗礼,甚至更为出色

小爱客拍车 2025-04-30 17:10:02

乱世里头,总会有那么个厉害的领袖冒出来,靠着自己的魅力,让文人和勇士都抢着跟从。隋朝末年,李世民出现了,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萧瑀这些大才子,武的有尉迟敬德、侯君集、屈突通、程咬金、秦叔宝这些猛将,都争着帮他这位英明的君主。

程咬金在这些人里头,那是“心思敏锐,行事果断”,靠着自个儿的打拼赢得了李世民的赏识。

跟演义里说的不一样,程咬金可不是出身贫寒,他其实来自一个当官的家族。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北齐的官员,而他老爸更是隋朝的大官,担任瀛洲都督,家里世代以武职为主。受到家族影响,程咬金特别勇猛,擅长用马槊打仗,不是那些故事里讲的只会用宣花斧、只会三式半斧法的人。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好汉纷纷揭竿而起,打来打去,老百姓过得苦不堪言。为了给自己找个安稳地儿,程咬金也动手干起了大事。他拉起了一支几百号人的队伍,都是乡里的壮小伙,天天从早到晚地练着,生怕哪天被强盗给端了窝。打那以后,程咬金在带队伍上可是长了不少本事,这就好比是他事业的起步阶段,历练了不少。

因为手头紧,人才也不够用,程咬金为了找出路,多占点市场,就加入了李密的大集团瓦岗寨。

程咬金因为工作了好几年,性格勇猛,家庭条件也挺好,所以被董事长李密看上了,成了瓦岗寨的重要人物(内军里的头头)。他和秦琼、罗士信、裴行俨四个人一起被提拔为保安部的四大领导(四大头头),负责带着李密的8000精锐部队。这段时间,程咬金的事业可是蒸蒸日上。

这八千人对李密来说至关重要,是他站稳脚跟、站稳脚跟的根本。他曾豪言壮语,说有了这八千人,就相当于有了百万大军的力量。但可惜的是,他这话说得太早了,让另一家公司的老板王世充心里很是不满,觉得他在吹牛。

王世充在隋朝那可是个大企业的头头儿,家底儿厚实,钱包鼓鼓的。李密呢,他不按套路出牌,随便给东西定价,把市场秩序搅得一塌糊涂。这事儿惹恼了上面的大佬。大佬发话了,让王世充出手,要么强行参股,要么直接买下李密那摊子事儿。

李密非但不买账,还压根儿没瞧上人家。王世充那叫一个恼火,直接动手就把李密的团队给整散了。

那个混蛋老板李密,居然带着他小姨子悄悄溜走了,后来听说他们进了当时挺有名的大企业,大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打架那会儿,程咬金冲得太猛,一不留神就成了王世充的手下败将,被逮了个正着。不过呢,程咬金这名号响亮,王世充也挺看重他,直接就给了他个将军的职位。

老总王世充真是个爱唠叨又多疑的人,整天就听信那些坏话,然后对那些卖力工作的员工不公平。程咬金心里明白,跟着王世充没啥前途,就琢磨着换个地方发展。这段时间,程咬金的工作算是遇到了瓶颈。

在大唐和王世充争夺地盘那会儿,程咬金就琢磨着换个东家。他拉上平时一起干活的秦琼和罗士信,三个人一块儿投进了大唐集团的大门,成了大唐股份的一员。

在这儿,程咬金的事业迎来了巅峰时刻。二少爷,也就是咱们大唐的副总李世民,他领着程咬金四处奔波,接连买下好多其他的大公司,大唐的势力就这么一天天壮大了起来。

碰到那些不听话或者不愿意合作的人,程咬金老是第一个冲上前去,用实力说话。他给大唐的建设出了不少大力。正因为这样,老板李渊给了他个宿国公的封号。

老总(太子)李建成瞧着副总李世民为大唐打下了大片地盘,心里头那个嫉妒啊,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守住自己老总的宝座,他拉上部门经理(齐王)李元吉,隔三差五就找李世民的茬儿,想方设法给他使绊子。

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李世民身边的那些得力大将,程咬金无疑也在这份名单上。李建成跟老爸打小报告,说秦王李世民的势力已经太大了,得想办法削弱一下。比如说,把程咬金调到地方去,当个康州的刺史。

得知要被安排到地方工作,而且去的地方还是康州,那可是现在的广东中西部,简直就像是被发配边疆一样。谁心里没点数,康州那边地处岭南,天气又闷又热,湿气重得要命,除了荔枝还算美味,其他真是一言难尽。程咬金一听就不乐意了,扯住李世民的袖子,一个劲儿地晃悠。

不行,不行,我真的不想这样!我就是坚决不愿意离开你,说啥都不行!

《新唐书》里头是这样写程咬金的:“大王您现在身边的得力助手都被除掉了,这样下去您自己也撑不了多久。我程咬金死也不会离开,但真心希望您赶紧想办法保全自己!”

刚好碰上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也被秦王府撤了职,另外,尉迟敬德因为没被李建成拉拢成功,结果还被他给打压了。

李世民干脆利索,直接带着手下的程咬金等人,搞起了玄武门事件,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给干掉了。

眼看亲兄弟斗得你死我活,老子跟儿子也反目成仇,李渊心里头那个痛啊,实在没法子了,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只能把公司老大(皇帝)的宝座让给李世民。

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里立了大功,所以就被提拔成了左领军大将军,还当上了泸州都督和卢国公。不光这样,他还得到了公司的股份,他的后代能一直继承国公的头衔和普州刺史的位子。这样一来,程咬金的事业就达到了最顶峰。

贞观十七年那会儿,李世民想了个法子,要给为大唐拼命立功的人发奖励,于是就建了个功臣阁,名叫凌烟阁。他把24个功臣的画像都挂在了里面。程咬金呢,就在第19位,还比秦琼靠前了5个名次。

高宗显庆二年那会儿,程咬金可真是走上了巅峰,当上了秦琼一直特别想当的行军大总管。他带着兵马,把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部队给收拾干净了。

挺有意思的是,程咬金去世后,高宗皇帝赐给他一个谥号叫“襄”。这个谥号有三重意思:第一,它代表着跟君王一起打拼,共享胜利果实;第二,就是在战场上立了大功;第三,就是帮助君王扩大地盘。这足以证明,“襄”是对武将极高的赞扬之一。跟尉迟敬德的“忠武”、李勣的“贞武”比起来,“襄”可能要稍微低一点,但比起秦琼的“壮”谥号,那可是要好不少呢。

总结一下,程咬金不是那种演义里描绘的憨傻大块头,也不是专门负责搞笑的“幸运星”。他其实是个既勇敢又聪明的将领。而且,他并非啥事都靠秦琼,有的方面,他甚至超过了秦琼。尽管演义里把他写得挺神奇挺好玩,但真实历史里的程咬金,因为真实可信,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

0 阅读:49

小爱客拍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