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园区电子工程标准厂房设计办法

建筑设计大师 2023-12-26 15:09:10

在开展高科技园区电子工程标准厂房设计工作之前,需要深度剖析当前我国高科技园区电子工业生产工艺现状以及其行业的发展趋势,总结项目建设、项目设计等工作经验,从而促进高科技园区电子工业转型和发展,使其能够起到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景观环境等的作用,凸显出其所具备的社会效益,不断开拓高科技园区电子工程标准厂房设计工作的路径。

                                               

1、标准厂房总平面设计

标准厂房总平面设计需要分析项目的产业定位,以工艺需求为导向,融合各类规划要素,构建适宜的建筑格局,让其能够满足未来企业的变迁以及经营需求。首先,在开展标准厂房总平面设计工作时,应当注重园区和城市设计之间存在的关系。工业园区不管是处于较为偏僻的工业区域,还是处于城市内部,其都会和城市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将二者创建于统一的系统以及环境体系之中,若标准厂房能够和城市总体环境相融合,那么其就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助力,城市景观也会变得更加的绚丽多彩。在设计的过程中,采取工业组团的规划设计办法,让标准厂房能够在共同的辅助设施下运作,可以保持生产方面的良好协作状态,这样可以就根源上降低工业用地及基础投资,其得到的经济效益十分地显著。高科技园区企业所提出的环境要求较为严苛,这是因为其园区往往会具有洁净化等的需要,要结合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标准,合理设定洁净厂房的位置,将其设置到化学污染浓度比较低且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并且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运输量以及运输方式的设置,防止其产生流线交叉等的问题,分开人流和车流。

2、标准厂房建筑设计

电子工程标准厂房的建筑设计整体上要按照功能布置合理、立面简洁大方、竖向交通高效集约、节能环保的原则。首先,是确定柱网、层高和进深尺寸,电子类标准厂房分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多层建筑柱网一般采用9.0mx9.0m,9.0mx10.0m,10.0mx10.0m,层高通常底层较高为7.0m-10.0m,二层以上为5.4m-6.0m,进深通常为7-9跨,高层建筑柱网一般选用8.4mx8.4m、9.0mx9.0m,进深为3-4跨,层高通常底层较高为6.0m-8.0m,二层以上为4.5m-6.0m。其次是设计标准层规模,对于多层建筑通常为4000-8000m2,对于高层标准层面积小型的为1000-2000m2,大中型的为2000m2以上,合理考虑基本单元大小,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企业入驻。最后是具体设计平面户型,对建筑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进行综合的分析,尽量减少无效空间,同时合理设置设备用房、停车空间、管井空间,做到紧凑、高效、合理,减少无效空间,关于货梯和客梯的设置尽量分开,减少人货混流,减少管理难度,吊装平台设置除了考虑运输路线还应兼顾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宜具备工业建筑或公共建筑的外立面形式和建筑特点,体现现代、简洁的新型工业特点。具体设计中应注重以下设计要素:动力用房区域的外墙处理、整体外立面的材质、色彩配置、开窗与采光通风的兼顾。

3、标准厂房机电设计

标准厂房的机电设计应考虑这些方面,生产设备的排气、排污,生产用电量、用水量、合理的前期机电工程控制指标,减少不必要的前期投入。给排水设计,生产给水、生活给水与消防给水应分别设置,单独计量并考虑智能化信息预留接口。厂区配套宿舍、餐厅采用集中热水系统时,合理选择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热源。考虑国家绿色建筑设计,供水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绿化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设计中水回收利用等。排水设计时应设置废水排放管道,废水应分类收集排放到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对于排放量较小的高危废水企业应自行收集后由专业公司统一处理。暖通设计重点是选择合理的冷热源方案,预留适合的空间,包括空调机房、多联机机位、风冷热泵布置场地,以及屋面空间的充分利用。通风系统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排烟尽可能自然排烟方式,对于排烟距离大于2.8倍净高的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电气设计对于厂房通常每层独立配电,生产区的低压供电系统与生活区分开设置,电力负荷需考虑生产的未来发展,预留余量,容量较大的主变电室宜设置独立的高压配电室。电气设计重点是合理选择负荷密度、电气线路线缆和敷设路由、配电房的合理设置、发电系统设计。智能化管理,包括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抄表、智能仓储系统、智能生活服务系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