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甜啦啦
在新加坡老巴刹美食城,一个热得让人直冒汗的下午,向佐的出现让人大跌眼镜,这位明星反其道而行之,裹了件夸张到离谱的卡其色羽绒服在街上晃悠。

这件羽绒服有多夸张?袖子足足两米长,像条条“猪大肠”似的褶皱堆在手臂上。
上身包得严严实实,下半身两条大白腿就这么暴露在烈日下。
脚上还蹬着双10厘米的厚底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在美食城里引来路人纷纷侧目,这身装扮,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走错了季节,来到了寒冬腊月的新加坡。

这怪异的造型让路人都看傻了眼,街上的人纷纷驻足观望,不少人还掏出手机拍照。
向佐这又是来的哪一出呢?
向佐的审丑营销说起向佐这一年的转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这位曾经的硬汉明星,如今竟玩起了另类时尚,粉色辫子帽、女装高跟鞋、洛丽塔蓬蓬裙,他愣是把这些离经叛道的造型穿出了新高度。
更绝的是,他还在直播时扮起了向朵花,头戴粉色假发卖萌,完全颠覆了过去那副武打明星的形象。

这背后哪是什么突发奇想,分明是精心设计的“人设”。
据某MCN机构透露,向佐团队早就算准了这笔账:造型越离谱,话题度就越高。
数据显示,他的怪异指数每提升1%,网络传播效果就能涨23%。

这一招还真管用,据传,短短半年,他抖音粉丝暴增800万,商业代言费从200万飙到了1200万。
难怪网友都说:“向佐穿得越奇怪,KPI越漂亮。”

你说他是在自毁形象?不,这分明是玩明白了流量密码,从武打硬汉到“谐星顶流”,向佐这波转型虽然让人意外,却意外收获了超乎想象的回报。
社会的审丑狂欢向佐的怪异造型引发全网热议,却暴露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那就是人们对“丑”的狂欢。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天生对非主流、荒诞的事物更感兴趣。
大脑处理这类信息的速度,竟然是正常信息的3倍。
更让人意外的是,越荒唐的内容越容易刺激多巴胺分泌,比看到美好事物高出近四成。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奇葩”新闻总能火遍网络。
最令人揪心的是,这种风气已经影响到了孩子们。
广州一所中学的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六成多初中生认为被骂上热搜也是本事,甚至有三成学生为了博眼球,不惜穿奇装异服上学。

在这些孩子心中,勤奋学习反而成了死板,哗众取宠却等同于有能力,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让人不禁为下一代捏把汗。
看似是一场娱乐至死的狂欢,实则暴露出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失衡。
娱乐圈从不缺少为博眼球而牺牲尊严的明星,但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往往是那些靠实力说话的人。

张颂文,多年默默无闻,没有绯闻营销,没有话题炒作,就是踏踏实实演戏,《狂飙》播出后,他把高启强这个角色演活了,一举拿下金鹰奖,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真正的演员。
反观那些靠丑闻冲上热搜的审丑顶流们,红得快,跌得更快。
短短几年,商业价值就暴跌,流量带来的热度就像烟花,转瞬即逝。

耍点小聪明,玩点小花样,或许能赢得一时,但想要走得更远,还得靠实打实的本事。
这个道理,不管是在娱乐圈还是其他行业,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青少年的价值观向佐事件揭开了一个令人心惊的现实,我们的孩子正在被扭曲的价值观吞噬。
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青少年认为“网红比科学家更酷”。

这种想法让人不寒而栗,而更让人揪心的是,79%的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摆脱这种错误认知。
好在有学校已经开始行动了,上海一所中学就开设了流量社会生存课。

他们用赤裸裸的数据告诉学生:网红的辉煌能维持多久?平均就11个月。
90%靠猎奇博眼球的网红,3年后就会被人遗忘,相比之下,那些踏踏实实钻研专业的人才,创造的价值是网红的170倍!
这些数字像一记记耳光打醒了不少人:靠哗众取宠、煽动争议博关注,那种所谓的成功根本就是海市蜃楼。

要么转瞬即逝,要么身败名裂。
教育工作者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不停地告诫孩子们: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靠上热搜挨骂得来的。
你得像科学家那样,十年如一日地钻研,一点一滴地积累,这样才能开创出真正的价值。

这话说得太对了,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这种价值观,不知还会误导多少年轻人走向歧途。
祝福向佐早日觉醒面对当下审丑文化的泛滥,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已经开始试点传播健康度评估系统,试图给内容生态带来一股清流。

这种机制对靠猎奇博眼球的内容进行降权处理,同时加强对知识类内容的推广,确实为改变现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而网友们也在悄然觉醒,纷纷表示“玩梗可以,但不能被流量牵着鼻子走”。
这些声音,或许也能为向佐这样的明星提供些许启发。

毕竟,如今“棉被精”“猪大肠袖子”这些标签已经成为向佐的新名片,但这样的热度终究是昙花一现。
或许,向佐真的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了,如今正是娱乐圈需要更多优质作品的时刻,观众也期待看到那些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表演。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摆脱“谐星”标签的唯一方法,是用实力重新赢得尊重。
是时候沉淀下来,回归本真,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给观众带来更多值得回味的作品了。

娱乐圈需要新鲜血液,更需要那些愿意脚踏实地、用心创作的艺人。

希望向佐能成为这样的例子,也希望整个行业在消解审丑文化的过程中,涌现出更多回归初心的好演员。
毕竟,只有真正的实力,才能留住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