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评价朱德: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让人永远看不出他的本事

龍和影Jackiemovie 2025-03-15 10:31:13

【前言】

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你压根瞧不出他有多厉害!

你能想象吗?蒋介石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而他这番夸赞可是针对朱德朱老总的。

朱德是我国十大元帅里的头一号人物,虽然他看起来没其他元帅战功那么多,但他有个响当当的称号——“红军之父”。更关键的是,大家对他这个称号都是打心底里认可。

毛主席对他赞誉有加,说他的肚量宽广得像大海,意志硬得像钢铁,简直是“人民心中的骄傲”。

【“红军之父”】

其实挺多人不清楚,蒋介石比毛主席还早一步结识了朱德。那时候,蒋介石在国民党里头已经是手握大权的人物了,朱德呢,虽然也有点小名气,但跟老蒋比起来,地位那可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老蒋对朱德那可是相当敬重,老想着法子想把朱德拉拢到自己这边来。但朱老总心里有数,立场坚定,非得走出共产党自己的特色道路不可。

大家都知道,老蒋这人一贯的作风是,得不到的东西就毁掉。朱老总多次拒绝他后,他便对朱老总下手了,又是“围剿”,又搞了个“四一二”事件。在老蒋看来,朱德要是留着,迟早是个大麻烦。

1927年那会儿,朱德真的就挑头搞了南昌起义,拉起了一支啥都不怕的队伍。老蒋一看这架势,急眼了,立马派了大批军队去镇压。

会昌战役打完之后,周总理琢磨着怎么安排,最后定了那个有名的三河坝分兵计划。朱老总就带着四千多号人,留在了三河坝,主要是给主力部队撤退打掩护。

老蒋看到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不会错过,他立马调来了比起义军人数多好几倍的兵力,打算“收拾”朱老总。面对敌人人多势众,我们这边人少的不利情况,朱老总带着起义军,硬是三次打退了敌人的冲锋,死守了三天三夜。最终,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为主力部队的撤退争取了时间。

后来,朱老总带着队伍往南走,没想到听说主力部队散了。但他还是咬牙决定,得把南昌起义的火种留下来,自己扛下这大旗。

大家有了主心骨后,信心都增强了。最后,朱老总给出了四条建议,说要“赶紧找到上面的党组织”、“把这支队伍好好保护起来”等等,给这支既陷入困境又乱成一团的部队,指明了前行的道路和解决办法。

陈毅后来聊起往事,提起:

朱老总在最艰难那会儿,给大家指了条明路,让大伙儿对革命更有信心了。这就是咱们总司令的厉害之处,要是那时候没了朱老总,这队伍怕是早就散了!

1930年的时候,朱德当上了红一方面军的总头头,隔一年,他又升级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打那以后,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红军之父”。

朱老总用兵那叫一个绝,把敌人耍得团团转,完全猜不透他的套路。

【善谋能断,运筹决胜】

第四次打“围剿”那会儿,朱老总可真是聪明,他巧施妙计,把敌人给圈在了龙源口。接着,咱们就在龙源口那儿发动了猛攻,那场战斗,哎呀,真是打得热火朝天。敌人呢,后面被咱们给抄了,一下子军心就散了,整个队伍乱成一锅粥,全垮了。

龙源口那场战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赢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这场胜利让井冈山根据地的地盘迅速扩展,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期。

抗日战争一打响,朱老总就直奔山西前线去了。到了1938年,日军瞅准机会,打算围攻晋东南的抗日根据地,还分了九路兵马,妄图一下子就把咱们军队给吃掉。

朱老总眼光独到,他发现敌人虽然兵力雄厚,但分散成九路后,每路只剩一个连的兵力,而且各部队之间相隔甚远,根本没法快速联系。于是,他打算抓住这些破绽,一举打破敌人的围攻。

在彭德怀的帮忙下,朱老总拍板了,说要把“运动战”和“游击战”两者结合起来用。他们的计划是,瞅准日军在移动的时候,瞅准机会就把他们给干掉。

让刘伯承、邓小平和徐向前带着129师转到外线去,悄悄集合起来,找机会消灭敌人。另外,得号召老百姓把空房子收拾干净,把路给破坏了,到处打游击,时不时骚扰下敌人,还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日军一动起来,就一门心思往高地上冲,可他们哪知道,朱老总早就在他们必经的路上设下了重重埋伏,简直就是守株待兔,就等着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日军九个方向进攻,其中六个被挡住,但有三个方向成功突入了我们的根据地中心。不过,129师早就料到这一招,提前在那里设下了埋伏。朱老总下令,让129师瞅准时机,立马动手。就这样,他们拼了命地追了9个小时,终于成功地把敌人给拦住了。

只用了短短十多天,日军想要从九个方向攻打晋东南的计划就泡汤了,因为他们损失了四千多名士兵。这一仗,咱们可是赢了个痛快!

解放战争那会儿,朱老总紧急接手,负责指挥石家庄那场大战。这可是解放军头一回硬碰硬,打下了国民党军死守的大城市。为了拿下这场硬仗,朱老总把石家庄四周的情况摸了个透。

石家庄在华北地区是个重要的战略地点。以前,为了挡住日军的进攻,这里被建得很结实。后来,老蒋又派了大批军队过来,进一步加强了防御。虽然它外面没有城墙,但地下的防护工作做得特别好,那时候,大家都把石家庄叫做“地下长城”。

国民党军队当时还挺自豪地说:“石门啊,那就是城套城,靠着那些防御工事,咱们能稳稳当当守上三年呢。”

朱老总仔细琢磨了石家庄的情况,最后拍板说要用“胆大心细加技巧”。他告诉炮兵们,开炮的时候得又猛又准又狠。

1947年11月6号那天,石家庄战役打响了。战士们连着拼了三天三夜,把周边的敌人都收拾干净了,还成功占领了机场。到了9号,大军开始全面进攻。

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咱们队伍向石家庄发起了冲锋。爆破小组用炸药给步兵清出一条路,经过连天儿的苦战,最终,解放军的大旗被高高地插在了石家庄最高的楼——正太饭店的楼顶。

老蒋一听说石家庄是朱德拿下的,忍不住就嘀咕起来:

“这么快就攻下了那坚固的石门,玉阶兄真是厉害,佩服佩服!”

【“十大元帅之首”】

说实话,老蒋虽然一直追着朱老总不放,想要抓他,但他心里还是挺敬重朱老总的。在国共两党合作那会儿,老蒋总是亲切地叫他“玉阶兄”。

谈判一完事儿,老蒋瞅着他,不由得感慨起来,说:

这辈子没能和玉阶兄一起工作,心里真是觉得挺可惜的。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老蒋心里头压根儿就不觉得国共能一直手拉手走下去,而且啊,在那段合作的日子里,他也没真把共产党当自家人看待。

老蒋在跟共产党合作那会儿,没少试着拉拢朱老总,想让朱老总加入他们国民党,但朱老总每次都没答应。

到了1955年开始授衔那会儿,朱德被授予了元帅的头衔,后来大家还都叫他“十大元帅里的头一号”。

台湾那边也时刻留意着大陆的动态,有人好奇为啥朱老总会被列为“十大元帅”里的头一号。这时,老蒋是这样说起朱老总的:

他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让人根本猜不透他到底有多少能耐!

【结语】

就像陈毅讲的那样,如果当初没有朱老总挺身而出,这支队伍恐怕早就散了。在这支队伍里,有陈毅、陈赓、粟裕等人,他们在抗战和解放战争那会儿,个个都是大名鼎鼎的将领。

朱老总守住了南昌起义的那些希望火种,就像老话说的,“一点点火星就能烧遍原野”。正因如此,红军队伍才越来越壮大。说朱德是“红军之父”,那真是一点儿也不夸张。他被评为“十大元帅”里的头一号,那也是他应得的荣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