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林慧,今年32岁,专科毕业,单身未婚,在一个小城市的民营企业里做行政文员,月薪五千出头。
家里是农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和打零工把我和弟弟拉扯大。
因为是姐姐,从小我就被教育要让着弟弟,要为弟弟着想。
我其实并不怪父母太多,那个年代,很多农村人都重男轻女,觉得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人”,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希望。
只是这些年,我越长大,心里越觉得委屈,尤其是当我遇到了真心想跟我过一辈子的男朋友,却被父母一句话打碎了所有希望。
“你要是敢嫁出去,不继续帮你弟还房贷,那你就别想进这个家门。”那天,我妈的语气比以往更坚决,甚至有种威胁的意味。我站在原地,像个孩子一样无助,却没有人能替我说句话。
我不明白,凭什么我想结婚,就成了家里的“叛徒”?为什么我弟买了房,我必须贴钱?我已经为这个家牺牲了太多太多,难道连婚姻自由都要被掌控?
我开始回忆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
02我从小就是个“乖孩子”。父母说什么我都听,学习努力,性格温顺。
初中毕业时,我成绩还不错,老师建议我考重点高中,可父亲却说:“家里就你一个女儿,念那么多书干啥?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帮衬一下家里。”
那年我16岁,含着眼泪去了县城的服装厂做工,每天站着十多个小时,手磨出了血泡,也不敢说一句累。挣的第一笔工资,买了双运动鞋给弟弟,那时他才9岁,还在上小学。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姐姐,理应为弟弟付出。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有些“理应”,只是被强加的枷锁。
弟弟叫林浩,比我小七岁。
父母对他宠得不得了,小时候玩具要最好的,衣服要新的,后来考上了大专,家里更是举债也要送他去读。
那时候我已经从打工转去夜校读了个成人大专,一边上班一边读书,生活紧凑得像被绳子勒着。
2018年,弟弟谈了个女朋友,对方家境不错,要求男方结婚前在城里买房。
父母一听,立马四处借钱,说:“只要浩子有出息,咱砸锅卖铁也得给他买房。”我当时刚换了份稳定点的工作,每个月能攒下两三千块。
他们来找我借钱,我没多想就答应了,当时一共给了他们六万,分了几次,甚至把自己攒的那点彩礼钱也掏了出来。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一点点耗掉了我的耐心。
弟弟买房后,贷款压力大,父母就提出让我每月定期贴两千块,说是“帮弟弟减轻负担”。
我起初觉得,弟弟刚结婚,生活不容易,就继续帮着。
可这一贴,就是三年。
期间我谈过两次恋爱,都因为家里压力大、要贴钱、甚至节假日还要去帮忙带弟弟的孩子,最后不了了之。
直到我遇到了现在的男朋友——陆远。他是我同事,离异,有个六岁的女儿,孩子跟前妻生活。我们相处得很融洽,他理解我的处境,也愿意等我解决家庭问题。
去年年底,他提出结婚的事,我兴奋地告诉了爸妈,结果他们直接反问:“那弟弟房贷怎么办?你要是结婚了,还能贴几个月?你弟媳妇不上班,靠你弟一个人扛不住!”
我当时愣住了,说:“我都32了,难道连结婚的权利都没有?”
妈妈不耐烦地说:“你要是够体贴,就该知道弟弟现在多难。你都没嫁人,不就是一家人吗?你弟娶媳妇,我们没让你嫁彩礼,不就为了留住你帮衬家里?”
原来,我的婚姻,是被他们“计划”好的牺牲品。
我跟陆远说了这事,他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慧慧,我不想你为我和家庭撕裂,但你也得为自己活一次。”
我开始尝试跟父母沟通。一次,我回老家,带了点营养品和水果,一进门就看到弟媳在刷手机,弟弟在阳台抽烟,孩子在地上哭,没人理。我忍不住说了句:“你们俩怎么不管孩子?”弟弟冷笑:“你不是最会管事嘛?”
我那一刻真想掉头就走。
晚饭时,我再次提起结婚的事,爸妈脸色立马变了。爸说:“你要是嫁人,咱以后就断了关系。”
我妈也说:“你不帮你弟,那我们老了也不指望你了。”
我当时真是心灰意冷。原来,我在这个家,就是个提款机,是个免费保姆,是个永远不能有自己生活的工具。
我回城后,请了一个星期假,彻底冷静了一下。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我已经为这个家付出太多,难道不能为自己活一回?
我找了个机会,和陆远认真谈了一次。他说愿意跟我一起面对,也愿意帮我承担一些家庭压力。但我知道,这不是他一个外人能解决的。
几天后,我鼓起勇气,给爸妈打了电话:“我不再贴弟弟的房贷了,我要结婚了。如果你们不祝福我,那我也只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我妈说了一句:“好,你去吧,以后我们不认识你。”
我挂了电话,眼泪止不住地流。但我知道,这是我必须走的一步。
03三个月后,我和陆远低调登记了,没有婚礼,没有酒席,只有简单的一张结婚证。
我爸妈真的没来,也没打电话。弟弟一家更是闭口不提。
但我的心从未如此平静过。我开始学着为自己生活,不再一味付出,不再委屈求全。
或许,亲情并非永远都温暖如春。但我相信,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学会爱自己 。
如今,我依然会想起父母,但我更明白: 孝顺不是牺牲自己,而是在尊重自我的前提下给予理解和关心 。
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但这一次,我想为自己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