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杰真帅,廖启智好骚,泡面真好吃。
这是我看完《别叫我赌神》之后最深的印象,也许,周润发是想要用这部电影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又或者是编剧庄文强以港片的形式告别港片。

笑点和泪点并存的电影,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我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温情。
周润发饰演的吴光辉没有开挂的金手指,赌博输得一塌糊涂还欠了很多外债。突然有一天,前女友带着一个男孩告诉他这是他儿子,让他养一个月,最后会支付10万块作为报酬。

起初是为了钱,后来是为了情,袁咏仪饰演的李夕作为母亲角色,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她突然的缺失似乎也有一种预示。
可能很多已经成婚的观众会深有体会,那就是大多数男人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正视父亲这个身份,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形容父亲总会用“父爱如山”的原因。

有人觉得前半部分周润发演的太幼稚,行为方式都不像那个年纪的人。一个烂赌鬼,连个像样的家都没有,你想让他多么稳重?街头混迹多年,经常跟社会人打交道,你想让他多么成熟?
他不明白怎么照顾人,他也不明白男朋友意味着什么,他更不明白到底该怎么做父亲。

这其实也是片名“别叫我赌神”的第一层含义,和过去烂赌告别,认认真真去做一个称职的父亲。
告别是需要勇气的,戏里,周润发和烂赌的吹牛辉告别,努力去适应成为孩子父亲的吴光辉,戏外,周润发何尝不是一直都在努力尝试各种角色?

大概很多观众对于发哥的印象,是双枪在手不服就干的小马哥,是吃巧克力转戒指大杀四方的高进。
这次,他是个自闭症儿子患难与共的吴光辉,有点像《阿郎的故事》里的阿郎。但这个“阿郎”明显老了很多,在经历生活酸甜苦辣沉淀后的周润发,对于家庭也许有了不同的心得。

把自己身份放得很低,没有光鲜亮丽,没有孤胆英雄,一个“小”字可以概括吴光辉和周润发。周润发成了小演员,丢掉了以往港片总是霸气侧漏的形象,他不再是发哥,而是成了吴光辉。
不难么煽情,不难么热血,很平淡,这也许会让某些观众感觉不适应。

可回头看看,我们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吗?难道非得搞得父子决裂最后来个痛定思痛的悔改,才算煽情?难道吴光辉就必须在结尾回赌场赢很多钱带着儿子去沙漠,就算热血?
所以,这个吴光辉很真实,大多数父亲就是这样,很晚很晚才能够明白自己已经不全部属于自己,自己的肩膀得扛起家庭的担子。
没有赌神只有父亲,赌神已经是过去式。

“别叫我赌神”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和过去的港片告别,用缅怀的方式告别。
你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香港演员,已经去世的廖启智,胖乎乎的白只,体育老师方中信,高利贷的黄德斌,赌场老板安志杰等等。

尤其是廖启智,廖启智演的骚男真的太到位,这作品也是他的遗作。从第一部作品《上海滩》,智叔就跟发哥合作,如今最后一部作品,他依然伴在发哥左右,有始有终,有情有义。

而安志杰的瑞哥气场很足,让人不寒而栗。在这里同样要说一句:他真的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好演员!

还有很多镜头似曾相识,就比如吴光辉烧掉亲子鉴定文件时,有没有一种恍如小马哥点美钞的感觉?


还记得片头那句“你以为我还像当年,在香港那么风光吗”的台词吗?到底是周润发自嘲自己?还是导演编剧自嘲港片?
有人怀念过去的港片,但我其实也喜欢如今的港片,求变过程中慢慢展示着真实的自己。怀旧肯定是有的,但怀旧之后仍旧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才是最可贵的。

就像吴光辉那样,怀念在香港风光的吹牛辉,但还是会认真做一个陪着儿子努力奔跑努力生活的父亲。
周润发褪去“赌神”光环回归普通人的塑造,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却又没有改变。他肉眼可见的老,但角色却越来越生活化,喜欢曾经的他,亦喜欢现在的他!而我也坚信,如果你走进影院,也会跟我一样,收获一个完全不同的周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