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震似乎成了地球“不安分”的表现,多地频繁发生地震,揪紧了人们的心。
2025年3月26日,河北廊坊市安次区发生4.4级左右地震;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25年3月31日,西藏拉萨市当雄县也发生了3.8级地震;2025年4月2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面对地震,人们总是充满恐惧与无助,也因此特别关注地震前是否有征兆,能让我们提前预防。自古以来,就有动物异常行为预示地震的说法,近来,天空出现红光预测地震的言论也甚嚣尘上。这些说法到底靠不靠谱?

“地震未到,动物先知”,这种说法流传已久。很多人都听过在地震前,动物们会有反常举动。像是冬眠的蛇提前出洞,鱼儿纷纷跃出水面,家禽家畜焦躁不安等。
确实,不少地震案例中,都能发现动物异常行为的踪迹。比如在一些震例中,冬天地震前,地下温度突然升高,冬眠的蛇误以为春天来临,便提前从洞里钻了出来。
那动物异常行为和地震之间到底啥关系?专家表示,此事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地震的根源在于地下岩浆活动,岩浆上涌压迫地壳,积累应力,最终引发地震。这一过程伴随着诸多变化,岩浆温度高、金属含量高、比重大,它的活动不仅会改变地下应力,还会导致温度、重力场、电磁场以及气体等一系列变化。
动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这些变化都有可能扰乱它们的生活,使其出现异常行为。地壳压力增大,可能会释放出各种波和气体,动物感知到后,行为就会变得古怪。
可要是想用动物异常行为来准确预报地震,难度极大。动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每只动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反应方式都不一样,很难统一标准。并且,除了地震相关因素,动物行为异常还可能由天气变化、疾病、天敌出现等多种原因导致。
在理想状态下,未来还是要依靠对地下各种物理场变化的精准测量,用专业监测仪器代替动物来进行地震预测。比如监测温度、电磁场、重力场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气体溢出等。

天空出现红光能预测地震,这一说法也引发了广泛讨论。在一些历史文献中,确实有地震前天空泛红或泛蓝的记载。像1631年(崇祯四年),湖南常德、湖南与湖北交界一带发生地震前,就有天空突然泛红的记录。
要弄清楚天空出现红光能不能预测地震,得先明白它产生的原因。目前,我们对地表和地壳内部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但仍有很多未知领域。对于地壳内部,已知的地震会造成地壳破坏、形成断裂面,可还有大量地震我们并不知晓,一个地区地壳内到底形成了多少穿透性裂纹,我们掌握的信息很少。此外,地壳之下上地幔软流层的岩浆活动,我们也知之甚少。

关于天空出现红光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少猜想。
英国地震学家Mallet在1848年提出,地下岩浆上拱会在地壳中造成应力积累,突破地壳介质极限后引发地震。
我国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先生曾提出“红肿”假说,把岩浆上涌对地壳造成压力产生地震的情况,形象地比喻为岩浆又红又肿往上拱,就像皮肤起小包。岩浆上涌可能会携带气体,甚至可燃气体,地震前地上冒气、冒火、冒火球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天空中的红光,有可能是可燃气体短暂燃烧的结果。
还有专家提出,地壳受压时会产生压电效应,进而出现放电现象,这也可能与天空出现红光有关。
不过,目前我们对地下岩浆上涌的情况,还缺乏严格准确的仪器测量,要确定天空红光与地震的必然联系,还为时尚早。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如果发现动物异常或者天空出现奇异现象,既不能盲目认定与地震有关,用来预测地震,也不能完全忽视,简单地认为和地震毫无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观测到可能与地震有关异常现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报告,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登记并及时组织调查核实。

在地震预测仍是世界难题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防震减灾贡献一份力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说不定就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同时,大家也要掌握正确的防震减灾知识,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在地震来临时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在2025年,科技为地震自救带来了新助力,手机上地震预警App,它能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为逃生争取宝贵时间。

若身处室内,迅速躲到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下方,遵循“伏地、遮挡、手抓牢”原则,一手紧抓家具腿稳定身体,另一手用衣物、抱枕护住头部和颈部,防止被掉落物品砸伤。远离窗户、吊灯等易掉落或破碎的物体。若室内配备有家用应急包,里面通常有急救药品、应急食品、手电筒等物资,可在被困时发挥大作用。
若身处室外,尽快跑到空旷场地,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广告牌。若在山区,警惕山体滑坡,不要靠近陡峭山坡。开车途中遭遇地震,在确保安全情况下,迅速将车停靠路边,避开桥梁、隧道、高压线塔等,留在车内等待震动停止,同时打开危险警示灯,提醒其他车辆。
若不幸被困,利用手边物品,如金属管、石头,有节奏地敲击墙壁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有条件时,通过社交媒体、短信等方式发送自己的位置和情况,提高获救几率。
地震频发,让我们对脚下这片大地有了新的思考。尽管动物异常、天空红光与地震的关联尚未明确,但面对异常现象,及时上报就是在为防震减灾助力。掌握科学自救方法,科技加知识,定能提升应对地震的底气,守护生命安全。
【文本来源@科普中国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