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中国10大古城之一的荆州古城)
1982年2月,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同时就公布了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们是北京、杭州、开封、遵义、承德、绍兴、江陵、昆明、大同、泉州、长沙、大理、南京、景德镇、广州、拉萨、苏州、曲阜、桂林、西安、扬州、洛阳、成都、延安。
(上图:江陵古城的城标“金凤腾飞”,当地人俗称火凤凰)
从上面公布的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来看,除了江陵,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现在都有历史可查,有迹可寻,只有江陵看着陌生,不知是“何方神圣”。但熟悉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对古诗词感兴趣的朋友都会记得唐大诗人李白曾经有一首“朝发白帝城”的名篇佳作:“朝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吧,从李白的诗作就可以看到过去那个时代的江陵应该是全国赫赫有名的长江岸边的重要城市了,李白将江陵与著名的白帝城相提并论,可见当时的江陵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中华历史文化名城。
(上图是园林式碑林文化游览景点“江陵碑苑,由台北市江陵同乡会赞助兴建,张居正故居已整体搬迁到江陵碑苑内,成为景点里面的一大特色。张居正是明代政治家、改革家,被称为“宰相之杰”,也是史上颇富争议的宰相之一。)
古城江陵是怎么起家的呢?江陵位于当时中国腹地长江岸边的口心地带,其地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政治地位,从秦始直至北宋前,江陵一带共产生了14 位藩王,可见江陵的政治地位也是声名显赫的。三国时期开始出现一个威震四方诸侯的大荆州,而荆州府就设置在江陵。
(上图:这是长江畔原江陵万寿宝塔,始建于公元1548年,直到1552年才完工,寓意就是风调雨顺,万寿无疆。)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分荆州,南郡武陵以西归蜀,吴魏以湘江为界分南北,三国三雄竟然三分荆州。而江陵府因为战略地位成为北宋抗金南侵的前沿阵地,被升级为帅府,这进一步提升了江陵的政治、军事与历史文化地位,当时的江陵府下领江陵、公安、潜江、监利、枝江、建宁等八县。是过去荆州府的腹地,此时的荆州府与江陵府几乎可以划等号,它们的府治就在江陵县城,也就是过去的沙市市现在的沙市区。
(上图:荆州市博物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始建于1958年,馆舍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评为了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
我们再来说说“江陵”一名是怎么来的?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将白起拔郢,置郢县,不久分郢置江陵县(见唐杜佑《通典》云:江陵,故楚之郢地,秦分郢置江陵县),属南郡。因“此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埠”,这句话的意思是“近地无高山,所有皆陵阜之属,故名江陵。”
1982年荆州市还没有成立,江陵县单独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所以很多人都不识江陵的“庐山真面目”,以至认为现在的江陵竟然“消声灭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