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声洗耳,山色据怀,到此地万念俱空,转觉人海波涛,未醒晨梦;
跨鹤仙遥,降龙佛在,问几个六根清净,能够僧房岁月,共证枯禅。
——广州的濂泉寺



泉声潺潺,如清脆的乐章,轻柔地洗刷着人们的双耳,那悦耳的声响仿佛能将一切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一并带走。山色旖旎,宛如一幅恢弘的画卷,紧紧地占据着人们的心怀,那醉人的美景似乎能让人心生沉醉,忘却所有的烦恼。来到此地,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万念俱空,只觉平日里那汹涌如人海波涛般的琐事与纷争,如同尚未苏醒的晨梦一般虚幻不实。
跨鹤仙踪杳杳,虽已远去,但那飘逸出尘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浮现,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降龙佛像庄严,依旧屹立在此,慈悲地俯瞰着世间万物。试问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六根清净,摆脱尘世的种种诱惑与羁绊?又有几人能够在这清幽的僧房岁月中,摒弃杂念,共同参证那高深的枯禅之道?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濂泉寺或许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岁月的变迁,但其宁静与超脱的氛围始终未变。在文化层面,它承载着佛教的深厚智慧和哲学,是人们心灵寄托与寻求慰藉的神圣之地。而在社会意义上,它为那些在喧嚣尘世中疲惫不堪的人们提供了一处宁静的避风港,让他们能够暂时逃离纷扰,回归内心的平静。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找到内心深处的安宁与力量。
对联背景:
这对联来自广州的濂泉寺,是描述寺庙环境及其带给人的精神感受的佳作。濂泉寺作为一个佛教圣地,对联通过自然景象与佛教理念相结合,传达了超凡脱俗、心灵净化的意境。
上联解析:
泉声洗耳:形容濂泉寺的泉水声清脆悦耳,仿佛能洗净尘世的烦恼,使人耳目一新。
山色据怀:山峦的景色占据心胸,让人忘却尘世,心怀宽广。
到此地万念俱空:到达此地(濂泉寺),所有的世俗杂念都消失了,心灵得到了净化。
转觉人海波涛,未醒晨梦:转而觉得人世间的纷扰就像未醒的晨梦,虚幻而不真实。
上联通过描绘泉声和山色,表达了进入寺庙后心灵得到净化的感受,以及对比了尘世生活的虚幻。
下联解析:
跨鹤仙遥:形容仙人骑着鹤远离尘世,象征着超凡脱俗、高远的境界。
降龙佛在:指佛教中的降龙罗汉或降服内心烦恼的佛力,体现了佛教的力量和智慧。
问几个六根清净:询问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净,不受外界诱惑和内心烦恼的干扰。
能够僧房岁月,共证枯禅:能够做到在僧房中度过岁月,共同修行达到枯禅的境界。枯禅,指极深的禅定境界,心灵达到极度平静和超脱。
下联通过仙人和佛教的象征,提出了对六根清净的修行要求,并表达了修行者在僧房中共同达到枯禅境界的美好愿景。
整体意境:
这对联整体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心灵净化的意境。上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进入寺庙后心灵得到净化的感受;下联则通过仙人和佛教的象征,提出了修行的要求和愿景。整副对联既体现了濂泉寺的自然美景,又传达了佛教的修行理念和境界。
总结:
广州濂泉寺的这副对联,通过自然景象与佛教理念的结合,生动地描绘了寺庙的清幽环境和修行者的精神追求。它表达了进入寺庙后心灵得到净化的感受,以及修行者追求超凡脱俗、心灵净化的美好愿景。整副对联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佛教文化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