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亮湾探险家
编辑|月亮湾探险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虽然李家一直都没有出面回应过港口交易的事情,可是在港媒一再的劝说以及官方表态和舆论施压下,大家都以为李嘉诚能够改变心意,取消和贝莱德的港口交易。
然而昨日美国媒体的报道称,虽然中方对于这笔交易感到不满,但是李嘉诚和贝莱德的这笔交易还是会按原计划进行。
《大公报》在27号发布的文章也旨在提醒李家切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时的天真可以原谅,但是如果一意孤行,后果将很严重。
只可惜李家早已经听不进去这些劝阻,近一个月来,从港媒对于李嘉诚的连番痛批,以及港澳办多次转载港媒的文章,早已经将国家的立场表达的一清二楚。
好话说尽 执迷不悟
在港媒《大公报》的锐评中,已经向李氏家族发出了最后的警告“不要一错再错”,可以说已经给李家及长和留足了面子。
可是李家并不听劝,似乎已经铁了心要赌一把,前几天人们将李家二公子进京参加高层会议视为“灭火”,其实毫无进展,对于中远海运释放的收购信号也置之不理,就连一跌再跌的估价也动摇不了李家的“决心”。
李家做这种决定,其实暴露了李氏家族深深的执念:不仅想要赚西方国家的钱,还想要在中国保住名声,但是国家利益不是生意可以衡量的,也没有可以妥协的中间地带。
李氏家族如果一意孤行,终将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唯利是图虽是商人本性,可是无视国家利益,他的商业帝国将会永久和“出卖祖国利益”这一标签绑定在一起。
李家确实应该好好考虑:这件事情给他们的家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就算真的和贝莱德如期完成交易,顺利拿到228亿美元,内地市场将永久为他们关上信任的大门,李家的子孙也会背上洗刷不掉的骂名。
或许离家不在意这些,面对不听劝阻执意要将港口卖给美国的事情,商务部这次一改往日沉默,发表了对此事的看法,并用5个字给这件事定性。
商务部打破沉默
据官方媒体报道,昨日商务部的一位副所长白明公开发表了对这笔交易的看法,白明一针见血的指出,李嘉诚其实将“在商言商”当作了挡箭牌,商人追求利益没有错,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李氏家族最大的问题在于“在商不言商”。
首先清楚的是,不管是建厂还是开店进行投资并购,最核心的逻辑就是将利益最大化,但是这次李氏家族的长和集团做法和这样的商业逻辑完全相悖,一般来说,这笔交易涉及到全世界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通常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招标,谁出的价钱高就卖给谁,这样才能保证利益最大化,也能凸显商业的公平性。
但是李氏家族却直接选择了一条“短平快”的手段,直接就和美国贝莱德达成合作意向,没有任何竞价的过程,无论怎么看,这个举动都不像是从纯粹的商业考量角度出发的,相反,还透露出一丝着急脱手的气息。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笔交易背后的政治意味,川普刚上台就放话要收回巴拿马港口,一直对这些港口虎视眈眈,就是因为川普认为中方企业一直在控制着巴拿马的两个港口。
在这样一个当口,李嘉诚将巴拿马港口优先卖给贝莱德,如果说美国没有在背后给李家施加压力,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而且之前央企中远海运公开表态对于这些符合战略需要的资源有兴趣,而且中远海运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完全有能力接受这些港口,但是李家仍旧坚持将这些港口卖给美国,明显不对劲,很难让人不去怀疑:李嘉诚已经选择“站队”美国。
所以商务部认为李嘉诚的行为就是“在商不言商”,用这五个字给李家的这笔交易定性了,同时也是官方对于李氏家族的严厉警告。
官方必须亮出红牌
有些人会说,既然离家想要撤离,放手让他们走就好了,为何要阻拦他们?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如果一旦对这笔交易放任不管,就为这样恶劣行为打开了先例。
假如今天放任李氏家族和美国的交易不管,任由他伤害国家利益,那么今后会有更多的商人效仿李家的做法,利用“商业契约”来绑架国家利益,他们会像李嘉诚一样,在美国签完协议再报备,在英国完成价格才来哭诉“木已成舟”。
一旦让“先斩后奏”的先例开启,无疑是在告诉所有的跨国资本,今后只要形成既定事实,国家就只能被迫接受。
如果这一次因为李嘉诚的港口交易开了先例,那么将来国家该如何管理其他领域,能源、大数据、通信领域会不会有样学样呢?
所以国家再三的劝说和阻止李嘉诚的这笔交易,并不是非要和李嘉诚较劲,而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不能让人坏了规矩:谈生意可以,但是触及底线的事情不能卖!
就好比在赛场上踢球,尽管一些队员已经多次收到裁判的黄牌和口头警告,却还是接连犯规,挑战底线,那么下一步,国家必定掏出红牌,毫不犹豫的将其罚下场,以儆效尤。
结语
现在距离最后的交易还有不到7天的时间,最后的结局如何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一旦李嘉诚执迷不悟,坚持和贝莱德交易,中方也不会坐以待毙,掏出红牌将李家这种无视国家利益的家族罚下场是必然的。
商务部白易对于此笔交易的定性“在商不言商”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李嘉诚是不是在中美博弈中站队美国,很快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