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陈毅元帅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他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战场上的指挥官,也是诗书间的文人。
可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陈毅曾沦为红军的边缘人物,甚至一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是什么让他从低谷中崛起,最终站在共和国军营的巅峰?
这段旅程的艰险,远超我们的想象。一个普通人,如何在乱世中淬炼成不朽的传奇?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探寻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细节。
多面人生的传奇说到陈毅,你可能会先想到他是个军人。可他远不止如此。
在十大元帅里,他的“跨界”能力无人能及。打仗,他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心骨;建国后,他管过上海,还在新中国国防科技起步时出了大力;到了晚年,他又帮周恩来处理外交事务,忙得不亦乐乎。
更别提他还是个诗人,《梅岭三章》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青松》又透着沉稳大气。他甚至是个围棋高手,被授予“荣誉八段”,这在元帅里可是独一份。

要论单项能力,他或许不是最顶尖的。打仗比不上粟裕的犀利,硬朗不如许世友,支前功劳也没饶漱石大。
可华东军事的头把交椅,为什么是他?因为他样样都行,综合起来无人能敌。更难得的是,他身上有股接地气的劲儿。他会跟士兵聊家常,也会在外交场上妙语连珠。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乐至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
小时候,他和其他孩子没太大区别,喜欢玩耍,也爱读书。
成长的过程中,命运也在发生变数,1919年,他远赴法国勤工俭学,那时的他不过是个20岁的青年,满脑子是救国救民的理想。
到了1923年,他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踏上革命之路。这一步,是他人生巨变的起点。
几年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响彻夜空。
陈毅当时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担任党委书记,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往江西。他到抚州时,起义军主力已经南下,周恩来却一眼看中了他,任命他为第9军25师73团的政治指导员。
这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可谁也没想到,这个职务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起义失败后,队伍四散,陈毅和朱德带着几百人艰难跋涉在南方山区。没有粮食,没有武器,连下一步往哪儿走都不知道。
换成别人,估计早就散了。
可陈毅偏不信命,他和朱德整顿队伍,吹响军号,带着人跑了20里路,在一个山坳里停下来。他们重新登记党团员,分到各连队,硬是把散兵游勇变成了有模有样的队伍。

这事儿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一群饥寒交迫的人,随时可能被敌人追上,还要鼓舞士气重新出发。陈毅他具备的不仅是胆识,还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
后来,他们发动湘南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到几万人。1928年4月,陈毅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了红四军。
这支队伍,成了中国红军的雏形,而陈毅的名字,也第一次被历史记住。
可人生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的时候?就在他以为自己站稳脚跟时,命运又给他开了个玩笑。
绝境中的抉择中央苏区成立后,红军的日子并不好过。1930年代初,林彪凭着军事才华崭露头角,成了红1军团的军团长,光芒四射。而陈毅呢?
他的位置却有些尴尬。到了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前,他先后担任江西军区总指挥和西方军总指挥,听着挺威风,可实际上,这些职务在红军主力中不算核心。相比林彪的显赫,陈毅的地位像是被挤到了边上。
不巧的是,那段时间苏区掀起了“肃AB团”的运动。1930年底到1931年初,这场运动如风暴般席卷而来,陈毅莫名其妙被怀疑是“AB团”的头目。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种罪名几乎等于死刑。
他身边的人开始议论,甚至有人避之不及。好在毛主席站出来替他说话,保住了他的命。可这场风波还是留下了伤痕。
他的妻子萧菊英不堪压力,跳井自尽。这件事对陈毅的打击有多大,我们只能想象。

1934年8月,他在江西兴国老营盘指挥作战时腿部受了重伤。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他却因为伤势未愈被留了下来,担任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从此,他和主力部队断了联系,成了十大元帅里唯一没走完长征的人。留下来的日子不好过。国民党军队围剿不断,经济封锁严密,陈毅和项英带着游击队在油山一带东躲西藏,坚持了整整三年。
1936年冬天,他在梅岭被国军四十六师围困,弹尽粮绝。那一刻,他提笔写下《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字里行间,满是不屈的豪情。
一个人在这种绝境里是怎么挺过来的?与中央失联,敌人步步紧逼,连明天能不能活着都不知道。可陈毅偏偏活了下来,还带着队伍熬过了最黑暗的日子。这段经历,像一把火,烧尽了他的软弱,也炼出了他的坚韧。
凤凰涅槃的光芒1937年9月,陈毅终于走出深山,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合作抗日。他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带着队伍开进江南敌后,在茅山一带建起了抗日根据地。那时候,新四军还只是支小部队,可陈毅硬是把它带出了名堂。
1941年1月,皖南事变让新四军损失惨重,中共中央决定重建军部,陈毅被推上代理军长的位置。他和刘少奇一起,把华中9万兵力整编成7个师加1个独立旅。到1942年,队伍壮大到13.5万人,成了抗战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抗战胜利后,陈毅施展拳脚的空间更大了。
1946年,他出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粟裕搭档,在解放战争中打出一场场硬仗。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他们全歼国民党精锐74师;1948年的沙土集战役,又让敌人闻风丧胆。

陈毅不是每次都亲自冲锋陷阵,但他定下的方针和战略,总是稳准狠。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是管起了上海这座大都市,1954年又当上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27日,他正式被授予元帅军衔。从红军边缘人物到十大元帅,这条路,他走了整整28年。
回过头看,这一路有多难?可他总能在绝境中找到出路,在低谷中看到希望。这种翻盘的本事,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智慧和胆量。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陈毅曾沦为红军边缘人物,他最终如何入围十大元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叶挺、项英都牺牲了,饶漱石一直都没带过兵,粟裕红军时期资历太浅不能服众,要有人作为新四军和南方游击队的代表人物领受元帅军衔,这不是某个人的荣耀,这代表党对一个历史时期中一批人的肯定。所以把已经脱离军队系统的陈毅又找回来授元帅衔,本来元帅名单里没有他,是主席后加上去的。
肯定元帅!!!!!!
只有意志坚强、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在革命的道路上坚守到最后,才在逆境中凤凰涅槃,陈毅元帅就是这样的人,毛主席、朱老总也是这样的人!
陈毅不得元帅,那就是对留守南方坚守抗战的否认了,所以,陈必得元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