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葛仙桥

惜梦看综艺 2025-04-06 02:18:11

常州葛仙桥

葛仙桥与拱圣桥一样,也是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被湮灭的。葛仙桥又名葛桥、水华桥,旧称肃华桥,其历史远比拱圣桥要久。

元《大德毗陵志·桥梁》:“葛桥,唐则天如意三年置。”清《康熙常州府志卷五·疆域》:“肃华桥跨后河,俗名葛仙桥,唐如意三年建,明正统十年重修。”道光、光绪旧志记载与上基本相同,《光绪武进阳湖合志卷十二·学校》:“县学有葛仙桥,传为葛洪遗迹。” 葛仙桥介于瑞登桥与拱圣桥之间,按今天的地理(方位)概念,大约直对鲜鱼巷。相传晋代道仙葛洪驾鹤于此,故名。根据旧志记载,此桥始建于唐如意三年(694),至今已有1328年;如果按1951年拆除时间计算,也已有1258年,可谓年代久远。在这1000多年的时间里,葛仙桥屡毁屡建,但在方志中仅见明正统十年(1445)重修的 记录。道光志、光绪志均载此桥,亦无修桥记录,不知何故?清代诗 歌中多见前人诗文,如洪亮吉《古藤歌》中曰:

葛仙桥边路四通,香气已过桥拱东。

半空紫伞盖奇绝,千朵万朵飞玲珑。

晚清庄缙度 《葛仙桥》诗:

葛仙桥畔斜阳路,照映秋波断人渡。

玉梅桥边买舟去,三尺鲤鱼飞上树。

洪亮吉生活于乾嘉年间,庄缙度生活于道咸年间,邑中二位名贤都写到葛仙桥,说明古桥尚在,风光甚好。

葛仙桥畔有葛仙楼。清末民初,金武祥作葛仙楼诗,诗注:“刘溶,中原人,元至正间,为武进尹,张士诚陷常州,刘溶战于葛仙桥,死之。见元史及武进县志。今葛仙桥畔有茶楼,名葛仙楼,常与友人茶话于此。” 诗曰:

葛仙桥畔葛仙楼,茗话常来啜一瓯。

多少忧时怀古意,忠魂何处吊刘侯?

金武祥曾经寓居葛仙桥畔,60岁时(1900)自青果巷徙居白云溪。其在《粟香行年录》中说:“青果巷寓屋以原价典与刘姓,遂以书箱什物移赁顾塘桥东、白云渡之西吕稼生大令宅。稼生于前岁自粤归,辟数楹于旧宅之北,颜曰‘坡邻学舍’。盖距东坡故居所谓‘藤花旧馆’者数十武。”葛仙桥与吕宫状元第紧邻。

以上信息说明,有清一代,虽然没有葛仙桥的修葺记录,但古桥始终在此,桥畔且有葛仙楼,金武祥成为这里的常客,与常州友人茶话天下。1914年,武进县曾对市河道进行疏浚,《武进市内河浚河录》作这样记载:“葛仙桥,南北河长一丈二尺,东西口宽各九尺五寸,底宽各六尺七寸,深三尺……”葛仙桥曾于1919年进行改建,《武进月报》载:

常州自建筑马路以来,黄包车通行,业由路工局将城内通衢各桥,如迎春桥、北水关桥、玉带桥,次第改作新式平桥。此外由市公所补助修建各桥,如小北门吊桥、西大水关桥、中新桥、小南门吊桥、乌衣桥、红杏桥等,亦皆改作平式,黄包车通行较为便利。惟城中心东西行一河,其跨南岸北岸之桥不下十余顶,均系旧式,迄未修改。黄包车往来河北河南,行人必须下车,殊属不便。且自车站进城之旅客,向西南行者,尤不能绕越此河。电话局同人有鉴于此,适值八月十七日电话局五周纪念,局董等集议由电话局出资将县学前葛仙桥改作平式,以便黄包车南北通行。议决电话局出资五十元,请市公所即日办理,并于桥柱勒石,作电话局五周纪念字样,以垂久远。市公所当于董事开会时议决照办,一面饬匠估计工料,已于八月二十五日动工矣。

1951年,依河而建的东门直街扩建,填河为路,改称解放西路。千年古桥随之湮灭,葛仙驾鹤远去,从此不能复返!

来源 | 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 常州家谱馆

0 阅读:0

惜梦看综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