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要为胡塞武装的事负责!”特朗普总统3月17日说,他与伊朗和也门胡塞武装冲突有关。同时,美军航母带轰炸机靠近中东;局势一下变紧张。但在这关键时,中俄伊三国都回应了:不让美军战机起飞!背后有啥博弈?

3月15日,美军航母战斗群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空袭,战火持续燃烧四天。荷台达省多地被炸成废墟,首都萨那也在18日凌晨传出爆炸巨响。据报道,这次行动摧毁了胡塞武装的多个军事目标,但居民区也未能幸免,伤亡人数迅速攀升至上百人。特朗普态度明确,警告胡塞武装若再反击,美军将加码回应,并将矛头直指伊朗,称其为幕后支持者。

美军行动并未止步。3月24号,6架B-2轰炸机从美国飞到了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岛空军基地,C-17、KC-135随后就到。3月25号,第二艘航母到中东;带了战斗机和轰炸机,靠近伊朗。美方说,这样做是为了挡住胡塞武装,保护红海航道的平安。不过,胡塞武装16号说他们用导弹和无人机炸了美国的“哈里·杜鲁门”航母。对此美军回应,无人机被成功打下来,航母没有受伤。
三国联合军事部署,强硬回击面对美军压力,3月11日,中国、俄罗斯、伊朗三国海军在伊朗恰巴哈尔港附近海域举行“安全纽带-2025”联合军演。中方派出第47批护航编队,包括驱逐舰包头舰和补给舰高邮湖舰,俄伊两国也投入精锐力量。三国舰队集结波斯湾,演练联合防御和海上反击科目,向外界传递明确信号。

演习结束后,3月19日,三国外交部在北京会晤并发布联合声明,强调反对单边制裁和武力威胁,承诺维护地区稳定。伊朗外交部副部长加里布阿巴迪更直言:“任何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都将遭到坚决反击,美军战机休想轻易起飞。”这番表态背后,是三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协同配合。
中俄伊合作动因:地缘与经济的交织这场联合军事部署为何如此默契?专家分析,中俄伊各有考量。宁夏大学中东问题学者牛新春指出,在美国战略收缩的背景下,其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受到资源和政治约束,难以全面压制对手。俄罗斯则借伊朗核问题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巩固与伊朗的军事合作。中国则更关注能源通道安全,波斯湾是其石油进口的关键生命线,维护地区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

经济维度同样关键。伊朗石油在全球能源,十分的关键。2024年数据显示,伊朗日均石油出口量约150万桶,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向中国。中俄能源合作也在深化,伊朗作为桥梁,不仅为俄提供地缘支持,也为中方保障能源供应增添筹码。这种合作方式,使三国面对美军压迫更有自信。
局势升级,谁主沉浮?美军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特朗普3月30日再次警告,若伊朗不停止核计划,美国将实施“毁灭性打击”。这让人怀疑,美军连日来的部署,真正的焦点可能是伊朗核设施,而非胡塞武装。然而,美军行动并非无懈可击。胡塞武装的反击能力不容小觑,其导弹和无人机已多次威胁美军舰艇。美方虽称拦截成功,但伤亡和损失的真实情况仍存疑。

反观三国联合阵营,伊朗依托波斯湾地利,中俄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形成一定威慑。牛新春分析,美军若执意动手,可能面临高昂代价,甚至引发更大范围冲突。你认为呢?美军会孤注一掷,还是被迫调整策略?
硬碰硬的代价与出路这场对峙是大国间的军事比赛,也是博弈的反映。美国想用航母和轰炸机显摆霸权,但中俄伊联手,单边行动已不起作用。伊朗不一定会硬碰硬,但也不会轻易放弃抵抗。胡塞武装猛烈反击,美军有点投鼠忌器了。

在我看来,局势短期内或将僵持。美军若强行推进,可能得不偿失;三国若过度反制,也可能引火上身。经济上,伊朗石油出口的稳定性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中俄不会轻易让步。你觉得这场博弈会如何演变?是战火升级,还是最终走向谈判?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