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青菀杳声闻
编辑 | 青菀杳声闻
日产汽车正处于危机的风口浪尖,根据多方财务数据,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未来 12 至 14 个月内极有可能走向破产。
在大众印象中,日系车一直都是销量和品质的代表,为何这家日系车企,出现如此严峻的问题呢?

日产汽车
日系车盛况,今不复也!人们对日产汽车悲观预测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长期累积的财务问题、全球市场份额的下降以及内部管理的缺陷。
日产当前的销量状况难言乐观,尽管总销量仍保持在一定规模,但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024年第三季度,日产的全球销量同比下降 2.8%,其中尤以中国市场的下滑幅度最为显著,达到 12.5%。

日产汽车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日产在这一市场面临的挑战却愈加严峻。
消费者对其三缸发动机技术的不满,加之新兴品牌推出的竞争产品更具吸引力,使得日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销量的下滑,直接影响了日产的利润表现。根据第三季度财报,日产的营收同比下降 5.1%,而营业利润更是暴跌 84.7%,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其盈利能力的崩溃。

日产汽车三缸发动机
日产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高达 93 亿日元,彻底从盈利转为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日产目前的资金链高度紧张,而其负债水平也处于历史高位。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日产的产品竞争力显著下降,消费者的忠诚度也随之削弱。诸多因素叠加,使日产的经营形势愈发严峻。

日产汽车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也令日产雪上加霜,传统竞争对手如丰田和本田,稳步推进新能源战略。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正在全球市场迅速崛起,给日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外部强敌与内部困境,日产急需找到解决方案,否则破产将不再是一年多的倒计时,而是一个近在眼前的现实。

日产天籁
1999 年,日产曾因连续七年亏损濒临破产,当时,法国雷诺集团的及时介入,成为了日产的救命稻草。
雷诺不仅提供了急需的资金,还引入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通过实施大规模改革,帮助日产实现了盈利逆转。
本次危机与上世纪末的情形有相似之处,但其复杂性和严重性更甚于以往。

雷诺与日产
面对新一轮危机,雷诺选择削减对日产的持股比例,而非像过去那样提供支持。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数百万日产车车主担忧:曾经的“危机逆转者”日产,这一次能否自救呢?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营危机,日产汽车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以期在资金、产能和成本管理方面,找到生存的出路。
这些举措覆盖资本运作、产能优化以及费用控制等多个层面,展现了日产应对困境的决心。
然而,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日产汽车
资本运作是日产目前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了缓解资金链的紧张局面,日产决定出售三菱汽车 10%的股份,从而筹得 686.4亿日元。
这笔资金在短期内为日产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支持,也有助于其优化资产结构。
但这一策略的可持续性令人质疑:通过出售资产换取资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盈利问题,反而可能削弱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

日产汽车
而且在资本市场信心低迷的情况下,日产很难依靠单纯的资本运作来扭转全局。
在产能与人力调整方面,日产计划削减全球产能20%,并宣布裁员9000人。
这一措施旨在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缓解财务压力。这些动作虽能带来短期的成本节约,但也可能引发长远的负面影响。

相关报道
例如,工厂关闭和裁员,可能损害日产的品牌形象、降低员工士气,甚至进一步影响消费者对日产的信任。
费用管控是日产内部管理改革的最后一步棋,公司高层带头削减薪酬。
高管团队的50%降薪措施,显示出管理层应对危机的态度,但单靠内部压缩成本,显然不足以扭转外部市场的严峻局势。

日产必须在更广泛的层面上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措施,例如调整产品线、加强技术研发……
日产汽车的危机不仅关乎一家公司,它还可能对整个日本汽车产业乃至日本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旦日产汽车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其影响将不仅限于公司内部,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日产汽车
日本汽车产业的地位无可替代。汽车产业直接吸纳了 554 万人的就业,占日本工业产值的 40%。
日产汽车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破产可能对这一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例如,供应链中的零部件供应商可能面临订单锐减,甚至资金链断裂,进一步引发整个行业的震荡。
很多人对此不解,日系车不是非常坚挺吗?怎么突然破产危机了?

相关报道
日产车为什么危机?从新能源战略失误到市场策略偏差,再到技术滞后,日产在多个关键领域都陷入了被动局面。
在新能源领域,日产未能延续早期的领先优势。
曾几何时,日产推出的纯电动车型 Leaf(聆风),曾是电动车市场的标杆。

Leaf(聆风)
但随着行业巨头和新兴品牌纷纷加码新能源技术,日产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响应,显然未能跟上节奏。
在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迅速占领市场的背景下,日产逐渐被边缘化,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日产的市场策略,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同样存在问题。日产选择主推三缸发动机车型,但这一产品策略与中国消费者偏好严重脱节。

日产汽车
与竞争对手相比,日产的三缸车型不仅在性能和稳定性上,未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品牌形象。
结果,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滑,其市场份额被本地品牌和国际竞争对手侵占。
日产在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的落后,是最致命的一点。

销量下滑
随着智能化技术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日产的技术短板导致其产品在市场上缺乏吸引力。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已经在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化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进一步拉大了与日产的差距。

相关报道
结语日产汽车的困境,不仅是其自身管理、战略问题的体现,更是汽车行业格局变化的缩影。
但只要日产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拥抱变化,加速新能源转型,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市场策略,其未来仍然可期。

日产轩逸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还有14个月,日产汽车就要倒闭了
日产净利润下滑近94%陷入破产危机,或被本田收购
日产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 CEO内田诚自愿减薪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