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个引发大家争议的话题,那就是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害虫的快速防治。
每年夏秋季节,这些讨厌的害虫总是不约而至,让农民们头痛不已。
你可能会听到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夸下海口,他们只用一两种药剂就能搞定田地里的大多数害虫。
这是真的吗?
究竟有没有一种组合,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这些害虫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一探究竟。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基本特性如果你不知道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那就不好好种地了。
噻虫嗪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能被植物的根茎叶快速吸收,在植物体内各个部位传导,杀死害虫。
优点是杀虫范围广,长效;缺点是速效性差。
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什么?
其实它是氯氟氰菊酯的改良版,活性高2到4倍,杀虫速度快,不易产生抗药性。
但它没有内吸性,对于那些会在植物内钻来钻去的害虫效果一般。
这两种药,你怎么看?
有的人可能只听过其中一种,有的人可能两个都用过,但你知道它们联手后的威力吗?
两种药剂复配后的优点当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一起使用时,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先说说杀虫谱广,联手后不仅对蚜虫、飞虱等小飞虫有效,还能解决菜青虫、玉米螟等大害虫。
一句话,几十种害虫一网打尽。
再说速效性,噻虫嗪的慢性毒性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速效性结合,两者互补,效果惊人。
用这种复配药剂,一般喷药后几分钟内,害虫就会被击倒,12到24小时内彻底死亡。
据实验记录,防治草地贪夜蛾时,喷施药后一天防效达98%以上。
持效期也是一个亮点。
一旦联手,药剂的内吸传导性提升,可以直接用于土壤处理或拌种,持效期可达80天以上。
大蒜种植时,用4%颗粒剂土壤处理,就可以轻松控制地下和地面害虫,省钱又省力。
价格亲民。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价格都不贵,每亩地投入2到3元,对农民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常见剂型和使用方法需要说到的还有它们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现在市面上有50多个厂家在生产这两种药剂的复配产品,种类多样,农民朋友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一般有9%、17%、15%、22.5%悬浮剂,15%、15.1%、22%微囊悬浮-悬浮剂,4%颗粒剂等。
那么,实际使用时要怎么操作呢?
比如在玉米地里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害虫时,可以用25%噻虫嗪悬浮剂8到10克,再加上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到4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这样几分钟内就能把害虫击倒,一天后防效达95%以上。
对于茶树、苹果、桃树、葡萄这些果树呢?
可以用22%微囊悬浮-悬浮剂3000到5000倍液喷雾,或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0到4000倍液+25%噻虫嗪悬浮剂2500到3000倍液一块喷雾,效果也很好,持效期能达到14到20天。
如何在实际使用中达到最佳效果回到实际应用中,如何才能让这些药剂发挥出最佳效果呢?
其实关键在于几个方面。
首先是时机,要在害虫爆发初期使用,这样能最大程度上掌握主动权,迅速控制害虫蔓延。
其次是合理用量。
别以为用得越多越好,过量使用不仅浪费,还可能造成药害。
根据标签上的说明和实际情况,精准配药是关键。
还有喷雾的一致性和均匀性,不要因为怕麻烦就随便喷洒,要确保每一片叶子都能均匀覆盖药剂,保证所有隐蔽角落的害虫无处可藏。
有人质疑,害虫会不会越来越难杀?
这当然有可能,但只要科学合理地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就能有效地预防害虫产生抗药性。
结尾:当我们在田地间忙碌时,总希望能有一些高效的方法来减少劳动量。
这两种药剂的组合,无疑提供了一条捷径,让我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最多的问题。
当然,这不是万能钥匙,但它确实是一种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案。
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我们不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农民朋友们认真考虑的选择。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出更好的方法来应对平日里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