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管理公司
每天学点心理学
---心理学效应-破窗效应
我渴望自由,渴望灵魂和身体的自由。经常一个人独坐着思考,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为了什么,想到种种的可能,心里没来由的一阵胆寒,是的,我已经陷入心理恐惧中。感谢心理学,让我从这样一种寒冷中重新走了出来,找到了自己的阳光,今天我想把这指引我通向光明的康庄大道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学习,让心理的花种撒遍每一个角落。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常见的21种心理学效应:破窗效应、暗示效应、标签效应、泡菜效应、马太效应、贝尔效应、马蝇效应、激将效应、名片效应、安慰剂效应、首因效应、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酸葡萄效应、巴纳姆效应、毛毛虫效应、蔡戈尼效应、刻板效应、思维定式效应、齐加尼克效应、皮格马丽翁效应。下面我会从三个方面来为大家阐述这21种常见的心里学效应:理论由来、理论启示、理论应用。


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很多年以前进行过这样一项实验: 首先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然后他在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摆放一辆,而另一辆则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区。他首先把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而且还把顶棚打开了。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那辆放在帕洛阿尔托社区的车,没有动过手脚,结果是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那辆车的玻璃被辛巴杜用锤子敲了个大洞,然后他扬长而去。结果几个小时以后辛巴杜再回来时,车子已经不知所踪了。 没修复的窗户,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这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观察总结而得出的,这充分说明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诱导性和暗示性。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当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没人去维修时,其他人可能就会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时间一长,这鞋破窗户就会造成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从而导致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坏。就像是在一个街道中一样,在一个干干净净的街道上面扔一些生活垃圾,结果过了几天后这条街上就被扔满了垃圾,变成了一个垃圾场,没有人去清理这些。同时呢,在另一条原本不整洁脏乱差的街道上,把它清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就这样维持了几天后,街上就会出现一种自觉的现象,一旦有脏东西的出现,很快就会有人主动的把它扔进垃圾箱,就算碰到外来人乱扔垃圾,也会有人去提醒制止。所以说,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已经有一扇破了的窗户,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赶紧把它换了或者维修好,不能放任不管,这样的话破的窗户会越来越多,甚至导致整个房屋出现问题。

同样的道理,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在企业中的应用,一个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在企业中,有一家公司以极少炒员工著称。有一天,为了赶工作任务,资深熟手车工杰克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后,就把切割刀前面的防护挡板卸下来放在一旁,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熟练了,以自己目前的切割水平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没有防护挡板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收取加工零件。但是这样做后没多长时间,就让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看到了这一情况,于是主管大发雷霆,不仅监督着汤姆立即将防护板装上,还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汤姆一整天的工作量也被作废了。 汤姆吸取教训以后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可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时候自己就被通知去见老板。在总裁室,汤姆听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总裁给出的理由很充分,也让汤姆心服口服。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没有完成任务,少实现的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这是对你以及对公司负责的决定,希望你能理解。”汤姆在离开公司那天禁不住流泪了,在公司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汤姆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是公司从没有下达过辞呈。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汤姆知道,这次公司灵魂的东西被他碰到了。 管理者之所以这样做,如此严肃地处理那些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其实也是为了让企业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和习惯,让所有人都能够将这种传统和习惯延续下去。如果事情发生以后管理者对那些小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结果就像一幢建筑物的某扇破窗户没有及时处理,最终导致很多扇窗户都被破坏。由此可见,很多小事情如果是听之任之,那么累加起来将会酿成大祸。
根据破窗理论,我们可以解决很多隐患和问题。

一个公共厕所的环境很糟糕,清洁员怎么打扫都是徒劳无功,每次都是打扫完过不了多久,厕所依然会变得很脏。后来清洁员也就慢慢的灰心起来不取好好打扫了。有一天一个学者经过,给他说了一个方法,开始清洁员不相信,学者说“信不信等做完再说”。后来,出人意料的是,清洁员用了这个学者的方法后,厕所的卫生状况果然得到了改善,很少再有低素质行为发生了。原来,学者让这位清洁员弄了三盆鲜花,将厕所打扫干净后把鲜花放进厕所,营造出一个干净的卫生环境。在这样一个氛围里面,大家谁也不忍心去故意破坏,所以结果自然让清洁员喜出望外。这就是“破窗效应”的逆向运用。
破窗效应就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古话一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