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在烽烟四起的年代,出现了各自意想不到的时间,很多人的命运都不由自主。如果要论死得窝囊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在睡梦中被部下刺杀的张飞,被自己义儿刺杀的丁原、董卓。但是要说死得最窝囊的人物,当属冀州牧韩馥。
韩馥曾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在董卓入京之后,被任命为冀州牧。从这一方面来说,他应该算是董卓提报的人员。但是韩馥同时是“四世三公”的袁氏门生,与袁氏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因此在袁绍因得罪董卓逃离京城后,董卓就封他为渤海太守,受韩馥的节制。
韩馥坐拥天下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州冀州,他的决定对天下的形势举足轻重。可是他却面对当时的天下形势,无法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他先是秉承董卓的旨意,对袁绍进行看管压制。但是当他接到桥瑁伪造的三公信件后,又摇摆到了袁绍一方。
袁绍在得到韩馥的许可后,便发动了讨董战争,并成为联军的盟主。韩馥在这场战役中,也成为诸侯中的一员。在《三国演义》中,就有韩馥派出上将潘凤迎战华雄的情节。可惜这位上将和他的主公一样无能,没有几个回合就死在华雄的刀下。
在讨董联军解散后,韩馥依然统治着冀州。此时他野心膨胀,居然伙同袁绍一起拥护幽州牧刘虞为皇帝。韩馥和袁绍四处奔走,到处鼓动拉拢大家的支持。但是刘虞对此并不领情,坚决不同意称帝,最后这场闹剧被迫终止。
从韩馥担任冀州牧之后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他原本算是董卓阵营的人,却和袁氏纠缠不清,首施两端。他先是压制袁绍,后来又支持袁绍,他位居袁绍之上,却甘当一路诸侯,让袁绍担任了联军盟主。
在联军解散后,韩馥又以袁绍的马首是瞻,按照他的意愿办事。袁绍如果拥立了刘虞为帝,首功当属袁绍。依靠袁绍四世三公的家族势力,袁绍必然成为新朝的元首。韩馥看不出这些关节,使得他被袁绍利用,成了为袁绍做嫁衣的冤大头。当时的逢纪就因此评价韩馥是一个庸才。
由于韩馥是一个庸才,遭受了袁绍的利用。但是让韩馥想不到的是,袁绍并不以利用他就感到满足,更是看中了韩馥手中的权力。他和部下商议,要想夺取天下,就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们把目光盯在了韩馥身上,想要夺取兵精粮足的冀州作为自己起家的基业。
但是袁绍当时只是一个渤海太守,不但官职在冀州牧韩馥之下,实力也远远不如。想要依靠武力抢夺冀州,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袁绍和部下逢纪商量了一个计策,企图利用韩馥怯懦无能的性格,来夺取冀州。
袁绍先是写信给公孙瓒,让他带兵南下,明着声称要讨伐董卓,暗中准备袭击冀州。在公孙瓒带兵南下后,袁绍就派出自己的外甥高干和谋士荀谌去见韩馥。他们准备利用韩馥惧怕公孙瓒的心理,劝说韩馥交出冀州。
荀谌对韩馥说,现在公孙瓒率军南下,冀州不稳。袁绍也率军东向,意图不明,现在的形势十分危险。在韩馥惧怕问计的时候,荀谌便从宽仁容众,为天下所依附;面临危险当机立断,智勇过人;世代广布恩泽,让天下人家受到恩惠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让韩馥自己承认不如袁绍。
接下来荀谌指出韩馥在各方面都不如袁绍,却占据着袁绍上司的位置,拥有冀州的政权,是不适当的。如果袁绍和公孙瓒合力攻打冀州,韩馥的统治马上就会被推翻。他建议韩馥主动把冀州让给袁绍,这样就还能够保留自己的荣华富贵。怯懦的韩馥居然听信了荀谌的话,决定把冀州让给袁绍。
我们如果对荀谌的话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完全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谎言。他先是用公孙瓒和袁绍合力攻打冀州来威胁韩馥,来迫使韩馥交出冀州。可是公孙瓒和袁绍都把冀州看成自己的囊中之物,他们是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共同攻打冀州的。
至于袁绍的处境也十分不妙。正如同韩馥手下耿武、闵纯、沮授所说的那样,袁绍的军队只不过是一支孤穷的客军,完全没有自己的地盘,依靠着韩馥的供应生存。如果袁绍有了异心,韩馥只要断绝对袁绍的供应,就马上会让袁绍全军瓦解。同时,依靠韩馥供应生存的袁绍军,实力也不可能比冀州军队强大。
再加上韩馥的部下中,也有一大批忠实于韩馥,不愿意投降袁绍的人。其中驻守孟津的赵浮、程涣手下有强弩万人,得知韩馥要让出冀州的情况后,率军赶回冀州,请求韩馥抵抗袁绍。他们的军队从袁绍的军营旁经过,袁绍虽然十分厌恶可也无可奈何。
因此,如果韩馥不是那么怯懦无能,没有被荀谌的一片谎言所吓倒,袁绍对他是无能为力的。就算是公孙瓒和袁绍联合起来攻打冀州,也难以将韩馥消灭。但是可悲的是,韩馥不但没有接受忠心部下的建议,反而主动避位,向袁绍让出了冀州。
三、三国时期死得最窝囊的人。袁绍在接受冀州后,封韩馥为奋武将军,却根本没有给他一点实权。这不但让韩馥的希望落了空,还让他陷入了恐惧之中。韩馥时刻害怕袁绍会把自己当成统治冀州的隐患,对自己痛下杀手。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吓破了他的胆子。
袁绍任命的都官从事朱汉,以前曾经遭受过韩馥的轻慢,怀恨在心。于是朱汉揣摩袁绍的心思,并且报自己的一箭之仇,率军对韩馥的宅邸进行了包围袭击。朱汉拔刀进入宅邸寻找韩馥,逼得韩馥逃到楼上躲避。朱汉在抓到韩馥的长子后,马上槌断了他的双腿。只是因为袁绍的阻止,才没有让事态发展下去。
袁绍为了向大家表明朱汉的行为与自己无关,同时也为了洗清自己的名声,将朱汉杀死。可是这件事并不是这么简单,袁绍如果真的对韩馥优待,他就不会任命和韩馥有仇的朱汉为官。韩馥也明白袁绍的心思,因此他在得到袁绍的同意后,离开冀州去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即便是生活在张邈那里,韩馥依然惶惶不可终日。终于有一天,一件小事让他走上了绝路。这一天袁绍派了一名使者来见张邈,双方商议机密时在耳边窃窃私语。这让在座的韩馥看到,认为他们是在商议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于是,感到走投无路的韩馥,溜到厕所里用刮削书简的小刀自杀了。
韩馥的死根本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是绝对算得上最窝囊。在整个三国时期,没有一个人的死会比得上他那么窝囊。他原本拥有广大的地盘,强大的实力,忠心的部下,却因为自己的怯懦无能,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韩馥原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袁绍玩弄于股掌之上,却因为荀谌的空言恫吓,就乖乖向袁绍交出了政权。不但自己失去了权力,还生活在恐惧之中。在逃到张邈那里后,仅仅因为张邈和袁绍使者密谈的样子,就吓得自杀,用窝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窝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