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再走!
文章观点立足于《雍正王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幕:
山西巡抚诺敏,因为藩库作假案被田文镜与图里琛引爆,直接被雍正判处死刑。
有意思的是,临死前他却在那里一直大喊冤枉。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诺敏为何不断喊冤呢?

仔细回看这一段剧情就会发现,他或许真的是被冤枉的,幕后黑手或许就是雍正自己。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01
九子夺嫡雍正胜出,可夺嫡难,当皇帝更难。
康熙末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雍正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搞钱”成为第一要务。
如何搞钱呢?他当时下了一道这样的圣旨:
各省的国库亏空,必须限期追回,但不能从百姓身上盘剥,我看这件事呀,就从山西做起。
这个时候隆科多站了出来要保举一个人,他就是诺敏。
他曾在户部当过职,关键还曾老八硬刚过,最终被老四破格提拔。

诺敏这个家伙的确有些能力,一上任就给大家来了一波下马威:
蒙皇上恩遇,隆中堂举荐......一个省竟然亏空了三百多万库银,两年内要填补干净……我也没有带家眷来,因为我随时准备,让朝廷革我的职。
但是我有句丑话说在前面,我要是受了处分,你们在场的各位谁也别想安稳过关。
这句话总结起来也很简单,我是皇帝提拔的,背后的靠山是隆科多,你们不要觉得我好欺负。
现在任务已经下来了,完不成我也没想过活,家人在京城也准备赴死。
不过在我死之前,必然会先搞死你们,你们都给我小心点。
或许是戏演过了,也或许是着急向老四表功,诺敏居然承诺要在一年内追回300多万两的债务。
隆科多则给诺敏支了一招,你可以做假账啊,先借钱把库房填满,之后一边还钱一边补齐。
诺敏一想,的确是个好方法,赶紧招呼下面人去干。
雍正给了2年,隆科多给了1年,诺敏半年就急匆匆上报说“我完成了”。
雍正一高兴,就封了诺敏一个“天下第一巡抚”的称号。
后来的一天,田文静从陕西到河南任职,半路上发现山西的官员居然搜刮民脂民膏。

一封弹劾书送到雍正桌子前,老四直接任命田文静为钦差,全权负责调查山西库银一案。
田文静查来查去,都没查出什么东西,库银与账目的确能对上。
就在毫无头绪时,李卫带着邬思道来了,后者道明背后真相。
诺敏是从山西富豪手里借的钱,只要封了他的藩库,然后再弹劾,到时候朝廷马上就会派重臣来查办。
只要钦差一来,那么事情自然会大白于天下。
很快图里琛带着大部队赶到,局面虽然差点失控,所幸最后的结果是好的,藩库造假案最终水落石出。
诺敏被杀,临死前大喊三声冤枉,就去见了“老天爷”。
02
这件事情里面有很多疑点,
山西的金融问题,可是十几年的亏空,而且还必须要通过正当手段搞钱。
老四当年追缴户部欠款,费了老大劲才追回芝麻大点钱,诺敏居然半年就搞来了300万两。
这可能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就连隆科多这个策划人都不信,大字不识一个的李卫都感觉邪乎。

雍正这样做的本意是什么?剧中介绍的很清楚:
皇上的性子你们不是不知道,他原本的意思啊,就是要立你们山西做个榜样,好实行咱们新朝整顿吏治的决心。
也就是说,老四只是想让诺敏先打个样子出来,丝毫不信一年内能完成任务。
既然如此,为何最后又相信了呢?要说这里面没猫腻,我一个字都不信。
跟了邬思道那么多年,老四多少学会了一些招数,其中一个就是“局中局”。
诺敏案就是如此,他要用诺敏来实现自己“搞钱”的小目标,为此还策划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就是先承认诺敏的业绩,昭告天下并封他为“天下第一巡抚”。
这是褒奖吗?绝对不是,而是把诺敏架在火炉上烤。
先搞一波舆论宣传造势,让大家伙都关注此事,关注的人越多,影响力就越大。
有这样一个榜样在前,想必其它地方的人都会效仿。
因为一旦业绩垫底,肯定会被老板训斥,甚至有可能被开除,这样一来不用多久欠款就能全部补齐。
简而言之,只要没有人捅破这个局,哪怕明知道对方是在造假,雍正也认可诺敏的功劳。
刚刚褒奖完诺敏,田文静就接到调令,结果在山西意外发现诺敏的问题,还上述弹劾。
很显然,现在问题被发现了,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就是第二步了。
03
事情被捅出来后,邬思道和李卫好巧不巧就到了山西,这是巧合吗?自然不是。

不妨大胆猜测一下,这或许就是雍正的第二步,要闹就把事情闹大,然后借此机会立威。
李卫是怎么知道的?雍正皇帝将折子给了他一份。
堂堂皇帝居然要把诺敏的事情告诉李卫,这正常吗?摆明是让邬思道参与其中。
在邬思道的帮助下,田文静果然查出一点猫腻,雍正很配合地让图里琛去看看,这就是第三步——收网。
这个时候,或许隆科多也知道了雍正的险恶用心,私下里悄悄找到图里琛:
回皇上,隆中堂提醒奴才,一定要顾全皇上的圣名和朝廷的脸面!
什么“皇帝的圣明”、“朝廷的脸面”,隆科多这是要杀人,毕竟这里面也有他的事。
一旦事情闹大,雍正即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够他喝一壶的。
就这样图里琛去了,到哪里三下五除二,就把诺敏案查清。
能给对方解释的机会吗?自然不能,毕竟这件事情牵扯太大。
所以诺敏刚喊了三声冤枉,就去见了太姥姥。
诺敏为何喊冤?因为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雍正默许的,而雍正也正是要这种效果。
有没有可能,诺敏接到过雍正的暗中授意,亦或者借助他人的手暗中授意。
不暴雷还好说,暴雷了就让诺敏顶雷。
可以说直到被砍头那一刻,他都没弄明白,自己明明替雍正干活,怎么就被杀了?
因为,从始至终诺敏都是一颗棋子而已,一颗震慑天下百官的棋子。

雍正作为执棋人,无论如何他都有回旋的余地,占据棋盘上的主动权。
为何雍正要这么做?主要还是国库空虚,再加上西北战事吃紧,没钱怎么打仗。
要么诺敏搞到钱,鼓励大家尽快搞钱;
要么用诺敏的人头杀鸡儆猴,迫使各地尽快追比欠款,还能敲打一下文武百官。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雍正自己不怕丢人吗?
要脸,还是要江山,毫无疑问老四会选择后者。
脸皮值几毛钱,要是能还换钱,估计你要多少雍正都会给多少。
他缺的是钱,不是面子。

我们不妨再大胆设想一下,这个局会不会在隆科多推举诺敏时,就已经想好。
以老四的谨慎,他会不知道隆科多是啥样的人,不知道诺敏是啥样的人?早已洞若观火,只是用对方做局而已。
如果老四再狠心一点,有没有可能更希望天下百官都效仿诺敏,借钱造假填充藩库。
事后,雍正就可以直接派兵接管据为己有,这样一来缺钱的问题便彻底解决。
富豪想要回自己的钱,绝对没门,我还没治你与官员同流合污的罪,你反过来还问我要钱,不想活了吧。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