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树要是留家里,我睡觉都得睁着眼!”江西修水县农民梁财的这句话,是在情感经历大起大落后,发自内心的真话。
2013年9月2日清晨,江西修水县西港镇东山村的梁财,这辈子第一次体验了坐“过山车”的感觉——从天堂到地狱,只需要一根乌木的距离。
那天,他开着挖掘机去加油,路过河滩时,一截黑乎乎的木头突然闯入视线。村里早有传言,这河里的木头“沾了龙气”,梁财的眼瞬间亮了——!
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运气。大部分人见到河滩的黑色木头不会有啥兴趣。可梁财不一样,他对常年呆着的河滩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考古知识,对老物件比一般人都敏感。
梁财开着挖掘机一铲子下去,黑木纹丝不动,反而越挖越深。梁财叫来妹夫和外甥,三人像盗墓贼似的,在河滩上折腾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傍晚,24米长的巨木终于出水,乌木特有的清香飘散十里。
梁财挖出怪木头的消息不径而走,十里八乡的村民纷踏而来,有看热闹的,也有举着镰刀菜篮涌来想砍树枝的,还有琢磨能卖钱分金的--
人就是这样,看别人得了意外之财,生出来的就是嫉妒和不平之心,凭啥是他不是我?
为防止有人打歪主意,梁财一家人只好日夜轮流值班守着这份木头。
真是好运来了谁都挡不住。不久梁财就接到了买树的电话,福建客商报价35万,上海老板直接甩出1个亿!
梁财激动得整夜没睡,在院子里转圈:“这树要卖了,我立马买别墅,请保姆!”可转念一想:“1亿都有人出,这木头怕不是能卖10亿?”
村民们的动作更快。有人掰下树杈去邻村卖了3600块,梁财72岁的老父亲为护树,被村民推搡得头破血流。梁财全家轮流守树,白天像防贼,晚上像守灵,生怕“摇钱树”长出翅膀飞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还没等梁财高兴多久,县林业局和文物局的专家登门,给他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古木是国家的,根据文物保护法,必须上交”专家说。
“我挖的时候你们咋不拦?现在树吊出来了,说是国家的?”梁财急得跳脚,声音带着哭腔。
人在意外得到一件东西的时候,心里是喜出望外的,这时候再突然失去,会有一个很大的心理落差,一般承受不了。虽然梁财懂得一些考古知识,但对心理调整,就差点事了。
他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大孩子,一下子坐在地上,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专家看梁财情绪这么大,只好决定改天再来。
又过了两天,专家约了县里村里的领导,跟梁财坐在谈判桌上。
梁财据理力争:“我前后花了9万,挖掘机都干冒烟了,总得补偿吧?”相关部门最终同意付7.5万“挖掘费”,并承诺若鉴定为珍稀乌木,另有奖金。
四辆吊车轰鸣着运走乌木那天,梁财蹲在河滩抽闷烟。老父亲叹气:“命里没有别强求,这树要是留家里,咱家怕是要遭殃。”
村里人调侃他“亏大了”,梁财倒看得开:“现在想想,那树真要留家里,我睡觉都得睁着眼。上交国家,好歹是个文物,也算咱村出了个宝贝。”
只是,梁财守着最爱看的《鉴宝》和《国家宝藏》节目时,不时会叨叨一句“不知道咱的木头值多少钱”。

最后,国家又补偿给了梁财多少钱?他没有说,也没有村民知道。也许是梁财领悟了“树大招风”的古训,再不愿意家财外露了。
律师分析:根据《文物保护法》,地下、内水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但现行补偿标准模糊,易引发矛盾。拒不上缴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专家提示,民间文物归属争议由来已久。2023年河南农民挖出青铜器拒卖被表彰,而梁财却因“1亿不卖”被征收。
网友热议:“同样保护文物,为啥待遇不同?”
亲爱的友友们,如果你挖到文物,会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还是上交国家?截至发稿,82%用户选择“上交”,但弹幕刷屏:“前提是国家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