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凌烟阁上第二功臣的传奇人生

兜兜爱读书 2025-04-28 20:18:16

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唐朝初期,群雄并起,英雄辈出。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二的李孝恭,虽不如长孙无忌那般广为人知,但他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却足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唐初名将的传奇人生。

李孝恭和唐高祖李渊之间关系极为紧密。其祖父与李渊之父乃亲兄弟,如此算来,他实为唐高祖的堂侄。然而,可别将他看作是凭关系立足的皇亲国戚,李孝恭在军事谋略方面展现出的智慧,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其能力丝毫不在唐高祖之下。

唐朝初立,天下未稳,各地豪强割据,叛乱四起。其中,安徽亳州有个吃人狂魔朱粲,自称迦楼罗王,率领十多万手下四处作乱,游荡在汉水、淮河一带。

这家伙,简直就是个人间恶魔,攻克城池后,大肆烧杀抢夺,粮食、物资统统抢光,要是粮食吃完了,就干脆把妇女儿童劫掠过来分给部下吃掉。蔡东藩曾评价他为“禽兽不如”,这话一点不假。

李渊得知后,派出了李孝恭去镇压朱粲。结果呢,朱粲很快就被打败了,手下的一帮乌合之众也成了李孝恭的俘虏。当时,很多人都进言,要求将这帮贼寇直接活埋,以绝后患。

但李孝恭却拒绝了,他认为,现在俘虏的贼寇只有一部分,还有很多贼寇占据着城池,要是他们知道俘虏的下场是这样,谁还愿意弃暗投明呢?于是,他下令将俘虏全部赦免,并将这个消息传到各个州县。结果,朱粲的其他手下听闻后,纷纷归降,省了唐军很多力气。这一手,可见李孝恭的见识非凡。

再说说李孝恭的另一大智慧之举。南梁皇室后裔中有个叫萧铣的,在江陵重新建了梁国,坐拥40万精兵,成了大唐之外的一个小朝廷。李孝恭主动向李渊献计,请命出征平定萧铣。

为了拿下萧铣,李孝恭做了两件事:一是建造战船、大练水兵。要知道,江陵在长江中游,水路发达,萧铣的手下多半擅长水战与泅水,要想攻克,必须得有一支拿得出手的水兵。二是稳定人心。萧铣在江陵耕耘多年,势力肯定不弱,怎么能保证当地居民都听从长安来的人的话呢?

李孝恭想了个主意,在开战之前,就大量招募巴蜀两郡官员的子弟,根据他们的个人情况安排在自己的麾下任职,并给予丰厚的回报。这样做,一方面安抚了当地官僚的心,另一方面也能把他们当作人质,以防有官员临阵倒戈。

众将士满心困惑,那些战船可是历经艰辛才缴获的,怎能说扔就扔?要是被下游萧铣的援军给夺了去,那不就等于给敌人送装备了吗?然而,李孝恭的深谋远虑再次展露无遗。他耐心解释道,萧铣盘踞之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倘若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攻克江陵,一旦长江沿线的援军赶来支援,我们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届时即便拥有这些战船,恐怕也难以扭转战局。

可要是沿江的敌军瞧见萧铣的战船顺流而下,自然会认定萧铣已大势已去、败局已定,便不敢贸然出兵增援。为了摸清真实状况,他们肯定会派人前来侦察。如此一来,援军的行动便会因此而拖延数日。等他们姗姗来迟之时,估计萧铣早已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了吧。

果然,不出李孝恭所料,萧铣的援兵逆流而上,走到一半时,忽然看到江中飘着大量萧铣的战船,他们真地迟疑起来,没有立刻出兵。萧铣在江陵被团团围住,又一直没能等到援军,只好投降了,梁国随之而灭。这一手,再次证明了李孝恭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

李渊得知萧铣投降的消息后,满心欢喜,竟特意安排画匠为李孝恭绘制了一幅画像,以表嘉奖。而加官进爵这类赏赐,自然也是不会少的。李孝恭这人,性情颇为独特,既贪恋美色,又谦逊有礼。

说他奢侈吧,他确实有挥霍的资本,家中养着上百名歌姬舞女,生活极尽奢华。说他谦逊呢,他也是真清楚自己的定位,尽管军功赫赫,却从不骄傲自满,为人处世低调谦和,面对唐高祖时总是恭敬有加,真可谓是个有真才实学、有真智慧的人。

如果按照打下疆土的面积来算,李孝恭比李世民还要多。不过,他打下的地盘大多是软柿子,很多地方只要一纸诏书便够了。所以,李孝恭还是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从来没有居功自傲。

可惜的是,公元640年,李孝恭竟因病骤然离世,年仅五十岁。李世民闻此噩耗,悲恸不已、痛哭流涕,不仅追赠他为司空、扬州都督,还特准将其葬于李渊的献陵之侧,这无疑是无上的荣耀啊。

李孝恭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政治智慧,既好色又谦逊,是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唐朝初期的风云变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真实。李孝恭,这位凌烟阁上第二功臣,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