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期,继续来讲苏系Garford装甲车。
防护方面,其车长为5.7米,宽2.3米,高2.8米,吨位约为8.6吨。分为卡车封闭车厢和不完全封闭式炮塔两部分,其中车内有车长、驾驶员和2名机枪手,炮塔内有炮手和装填手。最初采用6.5毫米厚的俄国自产装甲板,制造时先在卡车上建造框架,再将装甲板铆接起来,大部分为垂直结构。这种装甲能在一百多米距离上抵挡7.62毫米、7.92毫米等常规步枪弹的打击。而俄国海军订购的18辆车对装甲进行了改进,车体正面装甲采用9毫米钢板,炮塔正面和侧面分别采用13毫米和7毫米钢板,防护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机动方面,它采用一台30马力四缸风冷汽油机驱动,转速为每分钟1300转,动力较弱。最大公路速度约为18千米每小时,越野速度更慢。也因功重比不足,它会在泥泞、厚雪等路况难以动弹。若把普通路轮改成铁道路轮,可在俄国窄轨铁路上行驶,最大速度为20千米每小时。
军备方面,它在甲板后方旋转炮塔内配备一门M1910型76毫米山炮,装填时间约为5秒,高低射界为-5至15度。炮塔可水平旋转270度,能对车体后部和两侧较大范围进行射击,但无法覆盖正前方区域;可发射多种弹药,最大射程约3000米。火炮右上方还安装了一挺马克沁7.62毫米重机枪,同时前半部分固定仓室两侧的侧舷机枪塔内各有一挺相同的重机枪,但因车辆的设计局限性,无法提供全方位的火力覆盖。马克沁的理论射速通常可达每分钟400到600发左右,但在实际使用中,受攻弹方式、散热等因素影响,持续射速会低很多。
总的来说,该车的火力较强,能对敌方步兵、轻型装甲目标和工事造成有效打击;在当时属于重型装甲车,在战场上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也具有一定装甲防护。然而,其机动性差,发动机功率低,车辆速度慢,越野能力也不佳,在战场上的反应速度和机动作战能力受到限制;还有其炮塔旋转和俯仰角度有限等,影响了火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