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系列十一:鄂西会战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军皓云瀚海 2025-04-09 21:46:39

鄂西会战是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湖北境内的四大会战之一,也是抗战期间中国40多个著名战役之一。会战从1943年5月4日开始至1943年6月14日结束,战线东起湘北滨湖的华容,西止长江西陵峡口的石牌,绵亘千里。

一、战略背景与日军图谋

1943年春,太平洋战场的失利迫使日本大本营急于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为打通长江上游航运线,缓解船舶短缺困境,并威胁重庆国民政府,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策划了代号"江南歼灭战"的鄂西会战。此前,日军虽在1940年占领宜昌,但长江中游的岳阳至宜昌段仍被中国第六战区控制,滞留在宜昌的53艘船舶(总吨位1.6万吨)无法东运。横山勇的作战目标直指长江南岸的华容、石首,企图通过歼灭第六战区主力,为西进重庆打开通道。

二、兵力部署与攻防态势

日军投入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7旅团等部,总兵力达10万,配备100余架战机。其作战计划分两步:首先突破洞庭湖西北防线,吸引中国军队主力;继而以主力迂回宜昌上游,夺取石牌要塞。中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紧急从滇西远征军调回精锐,集结20万兵力,依托长江天险构建三道防线:左翼第二十九集团军固守安乡至公安一线,中央第十集团军布防公安至枝江,右翼江防军重点防守石牌要塞。

三、洞庭湖畔的拉锯战

1943年5月4日,会战正式打响。日军第三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7旅团强渡藕池口,猛攻安乡、南县。中国守军第七十三军与日军展开血战,在梅田湖、荷花市等地反复争夺。日军凭借火力优势,于5月7日攻占安乡,但付出沉重代价——独立混成第17旅团第九十大队长舛尾芳治被击毙,这是战役中首个毙命的日军校级指挥官。此时,日军故伎重施,佯装进攻常德,实则将主力转向公安、松滋,企图围歼第十集团军。

四、石牌要塞的生死对决

石牌位于西陵峡南岸,是拱卫重庆的第一道天险。中国海军早在1938年即在石牌设置炮台群,配备10余座要塞炮,封锁江面。1943年5月22日,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突破枝江防线,直扑石牌。江防军第十八军第十一师依托预设阵地,在黄牛岩、八斗方等地与日军展开白刃战。5月28日,日军发动总攻,第十一师师长胡琏亲临前沿指挥所,率部死守核心阵地。双方在太史桥、大小朱家坪展开拉锯战,中国守军以血肉之躯抵御日军飞机大炮的轮番轰击。

五、绝地反击与战役结局

日军久攻石牌不下,后方补给线遭中国空军和美国飞虎队持续轰炸。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抓住战机,命令第七十四军、第七十九军实施侧翼包抄。5月31日,日军因伤亡惨重(累计达2.5万人),被迫全线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于6月14日收复宜昌外围失地,会战以日军失败告终。此役共击沉日军舰船30余艘,击毁飞机45架,缴获大批物资,彻底粉碎了日军西进企图。

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

鄂西会战是抗日战争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不仅挫败了日军打通长江航运的战略图谋,更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石牌要塞的坚守证明,即使在装备劣势下,中国军人仍能凭借钢铁意志和巧妙战术重创强敌。此战之后,日军再未发动大规模西进攻势,鄂西防线成为捍卫大后方的钢铁屏障,为盟军反攻争取了宝贵时间。

0 阅读:3

军皓云瀚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