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去西藏,油箱盖一定要开着吗?去西藏有哪些注意事项?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居然提到有很多人强烈的要求,开车去西藏,一定要把油箱盖打开,不然很危险。
我自驾去藏区几次了,滇藏线、川藏线、青藏线都走过,从来没有听说过油箱盖需要打开的,此外,自驾圈里的朋友,也没听谁说自驾西藏要打开油箱盖的。
所以,一看到这个说法,还挺好奇的。我上百度搜了一下,发现这种耸人听闻的文章还真不少,核心的理论看如下截图。
看到这些内容,我也是笑喷了。
看到很多所谓的大咖、公众号大V都煞有介事的宣称“自驾进藏一定要打开油箱盖,否则后果很严重”,为了避免更多的朋友被这种错误的观念所误导,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进藏路上,没有哪个傻帽打开油箱盖开车我不知道发这些信息的大V们有没有自驾去过西藏,反正我在去西藏的行程中,从来没有见到那台车会打开油箱盖行驶,无论是在川藏线的盘山路上,青藏线的高原上,还是拉萨市区,从来没有见到过哪怕一台车打开油箱盖在路上跑的,如果万一遇见,要么是加完油之后油箱盖没有盖好,要么就是误信这种谎言的傻帽了。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想一下就知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不断消耗燃油,油箱内的汽油会逐渐减少。有点物理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懂得,如果油箱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的话,随着燃油的消耗,油箱内的空间会越来越大,空气密度会越来越低,一个60升的油箱,从加满油到还剩40升燃油的时候,油箱内的空气密度就可能变成常规气压的几十分之一,如果继续烧油,内外气压会越来越大,你的油箱会不会塌缩爆炸呢?
这样的问题,别说在高原,就是在平原上也一定会发生。
所有开车的朋友都知道,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
三、油箱的设计有气孔通气,用于平衡内外气压所有的汽车油箱,都会在油箱盖的边上设计一个通气孔,就是为了平衡内外气压,在燃油消耗的过程中,不断补充空气到油箱内,同时,因为汽油有挥发性,容易导致油箱内气压过高,通气孔同样起到了平衡气压的作用,防止气压过高导致油箱爆炸。
高原地区的空气密度,大多是平原地区的50-80%左右,油泵的工作是靠电驱动抽取油箱内的汽油送入发动机,只要气压平衡,压差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油泵的工作状态完全不会受到影响,真正影响油泵工作的,是油箱内汽油的余量,如果燃油不足,汽油液面过低,在行驶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油泵吸油口脱离液面,导致吸油失败。
五、打开油箱盖开车有什么问题?1、灰尘、杂质、砂砾容易进入油箱,对汽油造成污染,进而对油泵、喷油嘴、发动机造成损伤。川藏线和青藏线有的路段修路,灰尘很大,你打开油箱试试看?
2、不安全,汽油的油气会挥发出来,如果刚好有人在边上抽烟,你想想后果?
3、万一忘记盖上,你去吃饭了,怕不怕被偷油或者被人扔石头到你的油箱里面?
汽车去高原,主要原因是因为空气密度稀薄,基本上所有的车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的问题发生,根本原因在于汽车的动力性能主要取决于进气口的进气量和氧气密度,高原地区的空气密度和氧气含量通常只有平原地区的60-80%左右,这就导致发动机的进气量不足,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动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并且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衰减的效果就越明显。
我们当年是几台车组队一起去的西藏,在川藏线翻越大多数4000-5000米的高山垭口的过程中,我们同行的这几台车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高反的症状,我开的汉兰达在运动模式下基本上会要到2500-3000转左右才能保持较为合适的动力保证40左右的爬坡速度,其他几台小排量的轿车基本上都要到3500转以上了才能保持这个速度水平的动力要求,车友反应发动机的轰鸣声让他们都觉得担心,需要说明的是这几台车使用的都是不带T的自吸发动机,不过,全程下来,倒也没有那台车出现所谓的开锅的现象,也就是发动机过热,冷却液已经烧开了的情况。
我们在去纳木错的路上,因为要翻越海拔5190的那根拉山口,一路上有很多车排成一字长龙缓慢的爬坡,其中有不少4.0的普拉多、陆巡、路虎等大排量的越野车,也看到有一些车想要尝试爬坡超车,但基本上很少看到超车成功的,估计根本原因还是海拔太高,动力衰减严重,大排量的车也没法超长发挥了。
当然是排量越大的车越有优势,排量=动力。
此外,相比于自然吸气的车型,涡轮增压发动机(带T)的汽车去高原肯定是有优势的,涡轮增压的原理就是将空气增压后推入发动机的进气门,增加空气的浓度和氧气密度,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自然增高,动力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此外,现在川藏线过半数的高山已经建成了贯通隧道,不需要费劲爬长坡翻山了,对于车辆性能的要求更低了。
我是元宝爸爸,亲子旅行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旅行、自驾旅行、亲子旅行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