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长和甩卖港口交易案在中国闹得沸沸扬扬,把李嘉诚父子架在了火上烤。
前些天,我连发《》《》两文,就此进行了点评。
虽然我认为此举将伤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但由于个中细节当事人讳莫如深,缺乏更多权威信息,因此难以进一步置评。
这几天来,官方连续释放了两条信息,让我们对这桩交易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
第一条信息:3月13日、15日,国务院港澳办官网两次转载“大公报”的评论文章《莫天真勿糊涂》《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认同李嘉诚将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行为,不仅涉及巨额商业利益,更触及了公众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第二条信息:3月1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开发表三点看法。第一,社会对事件的关切,值得重视;第二,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公平环境,反对使用胁迫施压手段;第三,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
两条官方信息虽然没有点名批评李嘉诚,但言外之意已经非常清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判断:
一是李嘉诚的交易,没有与官方通气。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长和深夜突发公报,急急忙忙宣布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看来就是想快刀斩乱麻。
二是李嘉诚的交易,没有被官方认可。
港澳办转发大公报的时评文章,很显然是认同并支持文章的观点。大公报认为,交易非“普通商业行为”,建议李嘉诚在大事大义大节前应当三思,否则没有前途,会背上历史骂名。
我们进而可以看出,李嘉诚在这桩交易案中罔顾国家利益,难怪被民众批评为奸商、买办。
台湾退役将领帅化民直指李嘉诚“毫无爱国之情”,将让中国船运业蒙受巨大损失。
面对社会舆论暴风雨般的批评声音,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出面进行了回应。
李泽钜表示,卖掉国际资产是为了回笼资金,以便在香港或内地有投资机会时,能够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他还强调,公司保留了深圳盐田港等核心资产(贡献60%利润),卖掉的是低效资产。
对李家来说,能够以溢价丢掉一个被美国虎视眈眈的“包袱”,确实是一笔好的生意,但对国家来说呢?
有人为他辩护,称这不过是市场行为。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前面两篇稿件中说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
还有些人表示,为什么不是国企,而是苛求一家民企对抗美国压力?
首先,不管国企还是民企,都有责任为国家分担风险和压力。
其次,招商局多年前曾与和记洽谈过收购或入股港口业务事宜,但被李家拒绝了。大家觉得,收购这些优质战略资产,咱们中国缺那点钱吗?
不愿意让国企染指,却能打包卖给美国财团,李家厚此薄彼为哪般?
李家超称“反对使用胁迫施压手段”,绝不是无的放矢。
美国政府的威胁是李嘉诚不可承受之重。毕竟,李家在欧洲特别是英国还有数千亿的资产,而李泽钜的国籍还是加拿大。美国政府要拿捏李家,有的是办法。
对于一个奸商、买办来说,国家利益哪有企业利益重要,企业利益又哪有个人利益重要。
说句题外话。一些人把公众对李嘉诚的批评,指责为民粹、迫害民营企业,显然在“扣帽子”,反对舆论监督。
从这件事的发展来看,公众的舆论监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给国家和相关部门提了一个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公众都听任这样的交易进行下去,那才是最大的麻木不仁。
让民众参与舆论监督,天塌不下来!
从官方释放的这两条信息来看,李嘉诚的港口交易也并非十拿九稳,变数随时可能产生。
中国将审查李嘉诚海外港口交易引发市场震荡,长和股价当天一度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