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月烬明》正在热播期间,作为女二的陈都灵,无论是颜值还是演技,在这部剧里都是可圈可点的。但电视剧还没结束,新的问题就出现了,陈都灵的学霸人设,似乎也翻车了。
陈都灵在娱乐圈算不算学霸,当然是算的。高考621分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制造专业,被同班同学称作“考神”,考试前两天能复习一学期的内容,游戏里输给男人,怕被瞧不起,直接赢了对方6次。有成绩、有颜值、校内活动丰富,简直是现实版贝微微。
不要说在娱乐圈,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如果高考能考621分,都是能在大家面前横着走的。都说南航人才多,怎么到陈都灵那儿,就翻车了呢?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作为演员的陈都灵,除了左耳,在圈内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与其说娱乐圈立人设容易翻车,不如说现在的观众不买人设这一套了。娱乐圈是个很现实的地方,可以不在乎学历、出身,只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实力过硬,总有难以取代的存在。
比如张含韵,当年大大方方承认,出来唱歌是为了找个出路,因为读书成绩不好。沉寂了快十年的时间,她学英语、配音、声乐、钢琴,作为一名歌手,甚至可以称得上一句全能型艺人的她,不需要说自己学历多高,观众也自然会心生佩服。
同样的,被称为“吃汉语字典”的房琪,用她的文笔直接向大家证明了文化底蕴,即便她现在依然说,自己是三本毕业的,自己的文笔并不好,但是同业的模仿、网友的羡慕,已经给出了答案。
所以陈都灵是人设翻车了吗?
其实只是她的考试能力、打游戏的能力,在她所从事的演艺生涯中没有任何加成,而她所擅长的,也没有机会在工作中去证明。
比如游戏厉害,可以接这一类的角色,或者明星打游戏的综艺。如果想专心做演员,就拿出演技。两边都不沾,做的事不擅长,擅长的工作接不到,所以观众自然会对她的标签感到厌倦,哪怕她确实是个学霸。
那么明星的学霸标签究竟有没有正面加成?这一点可以参考撒贝宁和李健。
两个人一个北大,一个清华。在综艺里言之有物,讲任何一件事都是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每一次的救场发言都堪称教科书级别。即便是李健的微博里,都能看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韵味,而撒贝宁即便是在网红直播间,开起玩笑来也十分有分寸感,幽默但不冒犯。
所以要如何让观众对一个标签不厌倦?最好的方式是不立标签,在哪个行业工作,就拿什么代表作。如果标签过于明显了,就让标签发挥实际价值,成为现有的光环。
如果两头都做不到,就会像陈都灵一样,跟演员比学历,跟学霸比演技,最后的结果,难免让人唏嘘。
[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