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世界首富马斯克的母校,加拿大女王大学宣称财务情况不容乐观,公布了一系列省钱计划,并表示如果无法扭转财政赤字,破产倒闭也就一两年的事。

这一消息让人唏嘘不已,要知道这所大学建校已有180多年历史,是诞生了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位图灵奖获得者的名校,还是躲不过钱荒带来倒闭的厄运
据女王大学教务长透露,在安省还有6所大学和女王大学一样,走在破产的边缘。
同样,美国大学的日子也不好过。
4月,美国最早的女子文理宣告倒闭,两个月后,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费城艺术大学也宣布关闭。从去年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倒闭的大学就有三十多间。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十年倒闭大学的数量比过去10年翻了两倍之多!
其实,早在2017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就预言,15年以内,美国大学将有一半面临破产。
而且,这些破产的大学里,很多都是百年名校,这让人们不由得忧心忡忡,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家长们一直以来都是不惜重金送孩子们出国读名校。
那么这波大学关闭潮什么时候能结束,未来的教育在何方?
01钱荒,让大学关闭潮席卷全球。

2023年,罗格斯大学大学9000多名教职工走上街头,集体罢课。原来,为了压缩降低运营成本,罗格斯大学不得降低教职工的薪资福利。
作为有无数优秀校友捐赠的藤校尚且如此缺钱,那些依靠政府补助的公立学校日子又岂会好过。
受疫情影响,美国税收收入锐减,教育经费随之被大量压缩。
去年,美国爱荷华州的爱荷华卫斯理大学宣布关闭,当时震动了整个留学圈,要知道这所大学历经了两个世纪,国际空间站站长和太空科学家都是它的校友!
还有,建校174年的麦克默里学院、拥有校史157年的林肯学院、加州玛丽蒙特大学等名校,皆因经费问题倒闭。
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统计,2023—2024学年与上一学年对比,有161所大学因为合并或倒闭失去联邦财政援助的资格。
而且,美国某教育咨询公司预测,10年后,数百所大学招生人数将减少一半以上。
种种数据表明,美国将迎来高校倒闭潮。
不过,大学倒闭潮并不是美国独有的。
英国高校的财政问题也不容乐观,从2022年开始,出现财政赤字的英国大学占比24%。
在英国,政府对高校只是监督其成立和学位的授予,至于其他包括经费都需要高校自行解决。
学费是高校的主要来源,问题是本土学生的学费政府又规定不能高于9,250英镑,虽然留学生的学费每年都在上涨,可留学生的占比只有15%。
加上货币贬值、通胀等因素,高校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英国大学倒闭潮也是不可避免了。
02出生率下降、学历贬值,加速大学闭门潮。

“人在上课,学校却没了”曾经的笑话,如今却成为了事实。
日本有40%的大学因缺少生源,经费紧张导致倒闭。
韩国从2021年开始,超过八成大学无法招足生源,像韩国人熟知的西海大学和东釜山大学都已关门大吉。
这席卷全球的大学闭门潮,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受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影响。
就拿韩国来说,20世纪的60年代,是新生儿的高峰期,每年多达百万,但从八十年代开始,出生率持续下降,踏入二十一世纪就开始跌破百万大关。
到了今年,韩国新生儿数量只有24万。
出生率持续下跌,首先反应的就是生源不足,学费骤减导致教学成本上涨,学校不得不缩减教学投入,致使教学质量下降,便让学校陷入招生难的恶性循环。
高等教育就是高消费,可当学子们花了重金、几年的时间,所学的东西对找工作没有太大的帮助,毕业就失业。那么这些学校在民众眼里,除了增加资金压力,没有其他意义。

所以,那些滥竽充数学校会被快速淘汰。
2017年,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预言,未来15年内有一半美国大学破产。取而代之的在线教育。
03教育的终点,软实力。
今年7月《大西洋月刊》刊文说,从1986年起,20年间大学学费上涨了98%,这还是除去通货膨胀因素的数据。

但高额的学费,换来的却是文凭泛滥,学历含金量低,毕业生技能严重落后于职场要求。
尤其是经历疫情后,美国的父母们普遍认为,除了顶尖那几所大学,其余大学根本不值得每年几万美金的学费。
如今,美国正兴起新型在线职业培训,高科技公司把职业技能和名校联结起来,缩短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成本。
比如,谷歌推出的职业证书项目,只要花几百美金,学习半年时间,如果成绩优越者拿到奖学金,学费还全免。
而且谷歌的这张执业证书,还能得到美洲银行、英特尔等知名企业认可。
谷歌、IBM、苹果、希尔顿等数家知名企业公开表示,未来找工作,大学学历将不是硬要求。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变革势在必行,未来我们的孩子大学也许无需读四年,一生中也许还要多上几次大学。
人工智能时代,有700多种职业消失,未来的教育应该会回归教育本质,致力于培养出有创新思维的,具有实用技能的人才。
上培训班、刷题海的学生也许会被机器代替,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展自己某项技能的学生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未来,教育的终点,不是学历,而是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