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果郡王允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闻学天史 2024-06-19 20:31:32

随着清宫剧《雍正王朝》、《甄嬛传》频频上映,果郡王的登场,捕获了不少少女心,圈粉无数,印象中的果郡王既带有神秘感,又是个痴情的种,长相俊秀儒雅、文武兼得,喜爱字画和乐器,尤其长笛,成就了他和甄嬛之间有了一段缠绵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最终也为此招来了杀身之祸。

历史上的果郡王真是如此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大清王爷。

历史上的果郡王,少有展现才干的机会

历史上的果亲王允礼的确是一位才华横溢、忠君爱国、深受皇帝赏识的好王爷,并不像影视剧那样演绎和后宫嫔妃有感情纠葛,这只是剧情的需要而杜撰出来的情节。

果郡王是康熙的皇十七子,大名是爱新觉罗·胤礼,生母为纯裕勤妃陈氏,母亲出身不是很高贵,汉人,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刚开始只是个宫女,偶然间得康熙宠幸生下了胤礼,21年后才被封为勤嫔,并不像影视上演绎,他的母亲是舒妃宠冠六宫。

康熙非常重视皇子们的教育的,个个儿子都十分优秀,胤礼自幼便得名师指点。再加上他聪慧好读,工于诗文,能诗会赋,在成年后,不光精于满蒙汉文,且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

胤礼九岁之后虽也得到随康熙出巡的机会,但清朝是“子以母贵”朝代,由于胤礼生母是汉人,且又是宫女出身,胤礼也只能是众皇子中默默无闻的普通皇子,加上康熙因为诸皇子争储的事情精疲力竭,无心注意到胤礼,胤礼很少有机会展现才干,所以养成了持诚稳重、豁达识体的性格。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和太子胤礽之间矛盾爆发,胤礽被废黜,太子之位悬空,众兄弟起了觊觎之心,结果引发了“九子夺嫡”。

此时胤礼才只有12岁,知道诸兄长都非常优秀,加之年幼,所以从一开始,就对皇权之争避之不及。成日除了寄情山水,便是做学问,吟诗作赋,与文人墨客互通往来,正因为如此,直到26岁的他未得到任何册封。

历史上的果郡王,开挂似的火速上位

康熙去世后,四阿哥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胤礼比雍正小十九岁,由于没有参与兄弟们皇权之争,凭借对四哥的一贯支持而火速上位,此后,胤礼的人生开了挂。

雍正即位后,老十三胤祥觉得允礼是为人忠直,所以大力举荐胤礼,起初雍正只让他负责一些修缮皇陵的小事。但雍正很快就发现允礼不仅才干,还做事认真,所以破格将胤礼从一般皇子,晋升为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而雍正为避名讳,胤礼改为允礼。

允礼对雍正交代的事情,事无巨细,都是亲力亲为,哪怕身体有恙,更不肯假人之手。加上实心办事,为人清廉,从不拉帮结派,从不收受贿赂,因此赢得雍正认可。

除此外,允礼对民间百姓疾苦很上心,在游历民间时,看到地方上税负沉重,就以密折的形式,将真实情况上报给雍正,为百姓着想,他恳请减免百姓税赋,以此使百姓安居乐业。这种种的举动,雍正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免对允礼更加看重。随后又命他负责正黄旗蒙古都统和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

此后雍正由于政务繁忙,祭祀遏陵等事务都交托给允礼办理。雍正考虑到允礼公务繁多,需要车马走动,用钱的地方必定不少,于是,交代宗人府给允礼每年加1万两俸禄,岁米五千石,所以他的福利同于亲王待遇,同时还把他的生母尊为皇考勤妃。

雍正六年,雍正认为允礼实心办事,且为人清廉,恪守君臣本分,所以雍正再次雍正进封允礼为和硕果亲王。此时的允礼,虽得到哥哥雍正的特殊对待,位高权重,但一直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从不恃宠而骄。

雍正八年,雍正最信任的弟弟老十三胤祥因操劳过度而卒。此后所有重要的事务就落在允礼的身上,允礼本来就体弱,加上事务繁多,因此身体一直时好是坏,雍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担心他也像老十三胤祥那种劳累过度。于是特批他在家办公,有事奏报,几日进宫就行,不必日日上朝。

雍正除了对老十三的特殊恩宠以外,对允礼的恩宠也是无人能比。当然对于雍正的特殊照顾,允礼自然感恩戴德,不骄不躁,雍正交托的事务更加上心,办理得井井有条。

雍正去世后,内侍宣布皇四子弘历即位,允礼也因此被封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乾隆继位后,允礼继续得到器重,他不仅永享双俸的优待,他的生母也被尊了徽号。由于允礼过于劳累,患上了脚疾,乾隆特批允礼在赐座之时,不用行跪拜之礼。

允礼在乾隆时期混得实在不错,既是皇叔,又身居高位。乾隆刚开始对他这个皇叔也是十分不薄的,但随着侄子乾隆的恩宠有加,允礼就放松了警觉,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不留神,就乐极生悲。

据说,有一天乾隆正在乾清门听政,众大臣都垂首大殿两侧而立,只有允礼坐在椅子上谈论政事,并没有像其他臣子那样垂首而立,乾隆认为这个皇叔允礼对他大有不敬,所以当着大臣们的面便取消了他的双俸。

说真的,乾隆这事办得有点小气,上朝赐座、免跪拜之礼,本来就是乾隆恩赐允礼的特殊待遇,说大有不敬,这不是自己扇自己的脸吗?

结果这件事发生后,允礼惊惧不已,加上他体弱多病,不久病倒在床,允礼病逝乾隆三年,终年42岁。乾隆悲痛不已,以亲王的规格厚葬,赐谥号“毅”,永享太庙。

历史上果郡王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甄嬛传》剧中,果郡王文武双全,风雅俊秀,且温柔深情,成为后宫女子的梦中情人,尤其叶澜依对他一往情深,而他却始终对甄嬛痴心一片,最后死在皇帝的猜疑中。这些是影视杜撰的情节,历史并非如此。

历史上果郡王生前有两个妻子,嫡福晋钮祜禄氏,侧福晋孟氏。嫡福晋钮祜禄氏出身高贵,果毅公阿灵阿之女,比乾隆的生母还高贵,她和雍正帝是表兄妹,可惜嫁入王府后,并未受宠,且膝下无子。

侧福晋孟氏,根据记载她出身不高,达色之女,这样的人能成为果亲王侧福晋,应该是允礼的真心所爱了,并非像钮祜禄氏那样因出身高贵而联姻,孟氏与允礼生一儿一女,可惜孩子没福寿,早年间就夭折了。

正因为如此,果郡王是正值壮年去世,后嗣无继,这让当时的乾隆心有不忍。经与大臣商议,在允礼死后的第二天,乾隆就将六弟弘瞻过继给允礼为继子,承袭允礼亲王爵位,只不过后来因故,被降为果郡王。

说起乾隆的亲弟弟弘瞻,是个典型娇惯坏的公子哥,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失火,弘瞻府邸离圆明园最近,等王公大臣纷纷来都赶来救火时,弘瞻是来最迟的一个,看到场面如此狼藉,不仅没有去帮忙,反而嬉笑如常,完全没有把火灾之事当回事。

乾隆龙颜大怒,集收之前弘瞻干预朝政,侵夺民产,对自己亲生母亲不孝之事为由,把弘瞻亲王爵位降为贝子,并且解除一切职务停俸禄。而娇惯的弘瞻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开始闭门谢客,深居简出。

不久卧床病榻,一年后,乾隆上门探望这个弟弟,结果见他病情如此严重,又动了恻隐之心,回宫后下旨封弘瞻为多罗果郡王,本来为了冲喜,希望弘瞻的病能好起来,但对病入膏肓的弘瞻没有用,所以只得封位仅十日余,便死于病榻上,年仅33岁。

所以说,雍正第六子弘瞻确实过继给允礼,但名为父子,实为叔侄。并非像《甄嬛传》剧中的情节那样,弘瞻是果郡王和甄嬛的亲生儿子,这仅是后世为剧情加工而已。

结语

历史上的果郡王才华横溢,腹中饱有诗书,为人恭勤俭让,处处谨小慎微,事事思虑周详,为人清廉,实心办事,是一位好王爷,好弟弟,深得雍正的垂青,只可惜体弱多病,在乾隆朝因不顺心,病情加重而病逝。虽说一生没有电视剧中那般感人至深的爱情,痴情一片,但果郡王忠君体国、鞠躬尽瘁的为臣之义仍然值得称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