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枫桥式商会”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四川省工商联推动商会调解工作走深走实

中华工商时报 2025-04-09 14:00:16

四川省工商联、省法院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开展“枫桥式商会”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阵地建设等7类28项标准,将商会调解纳入预防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大体系之中,推动民营经济领域基层治理法治化。各地积极响应,成都市工商联与市司法局依托“万所联万会”机制,通过182家律所赋能161家商会调解工作;宜宾市县两级工商联、法院、司法局集中签约,实现商会调解工作机制全覆盖;眉山市工商联核定事业编制24人,建立调解室36个,推动商会调解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

构建商会调解“一盘棋”工作体系

四川省工商联认真落实全国工商联与最高法、司法部、人社部工作部署,四川省法院与省级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省人社厅与省级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商会调解与司法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形成衔接联动。

四川省工商联、省法院、司法厅联合提出“提升多元化解质效”等四项“枫桥式商会”建设主要举措,为商会调解工作明确重点方向、提供制度保障。各市(州)积极贯彻落实,如:自贡市工商联与市司法局联合制定四项细化标准和举措,推动“枫桥式商会”建设落地见效。

同时,连续3年召开商会调解工作现场会暨业务培训班,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工商联及所属商会有关负责同志同堂学习交流。截至2024年底,全省建成标准化商会调解组织315家,选聘调解员1601名,累计化解纠纷12109件。

打造“枫桥式商会”特色调解集群

四川省工商联认真落实全国工商联“商会调解基层落实年”活动要求,在全省工商联系统先后实施省级商会调解组织示范点建设、商会调解提质增效“六项行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商会调解标杆。如:遂宁市总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创新设立商圈调解工作站,为片区商圈提供便捷解纷服务。

四川省各地司法、行政、工商联深度融合,形成“一地一品牌、一会一特色”商会调解工作格局。如:资阳市与重庆市渝北区两地司法局、工商联,共建渝资跨行政区域企业投诉处理协作平台;泸州市汽贸商会与重庆江津区市场监管局、江津汽摩商会共建“异地汽车行业服务联盟”,探索打造成渝地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桥头堡”;绵阳市工商联与市中院在9个县市区设立“民企涉诉纠纷调解站”;广元、乐山等地设立“驻工商联法官工作站”“商会驻人民法院调解室”,零距离共享解纷资源,增强解纷合力。

此外,四川省各级商会发挥扎根行业、贴近企业优势,将法理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等中国传统商道相结合,挖掘提炼出一批商会解纷中的独特方法。南充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四心四步”工作法和“四稳三急”调解技巧,就很接地气、聚人气,受到民营企业的高度赞誉;乐山市进出口商会“有声有色”“有张有弛”“有规有矩”“有滋有味”的八有调解法,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了商会调解的温度。

共建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川省工商联以推进“枫桥式商会”建设为抓手,创新开展“法润川商”十项活动,举办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法治素能提升研修班,邀请法、检“两长”在三级工商联执常委会上作法治辅导报告,组织“法治护企专列”等300余场学法活动,开设“工商联法律微讲堂”线上普法平台和“川商云课堂”法治专栏,联合省法院、成都中院编印《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100条》“口袋书”,以触手可及的法治宣传学习矩阵,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树立正确法治观,推荐1名民营企业家首次入选2024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提名)”。

四川省工商联各部门以“枫桥式商会”建设为平台,法企携手共建营商环境“法治沃土”。省司法厅出台司法行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省委统战部、省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工商联共建统战部部长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键对键”、民营企业家走进人民法院、警企面对面、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等工作机制,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突出法治问题,切实增强民营经济人士法治获得感。

以“枫桥式商会”建设为载体,四川省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工商联《法治民营企业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导民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完善内部治理。

四川省委统战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联共同制发《四川省民营经济人士践行“两个健康”倡导清单》;省工商联牵头与司法厅等9部门联合制发《四川省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指引》,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为此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与省工商联等4部门还联合制发了《企业劳动用工合规指引》;隆昌、邛崃、自贡等地,围绕特色产业,分别制发玻陶产业、酒企、彩灯制作及展览等合规指引,推进法治民企工作走向深入。18家民营企业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通威集团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率先通过ISO37301认证。

(全国工商联法律服务部供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