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科举考试历史上特牛的一届,从考官到考生都是“大佬”级别

文博天下 2022-05-31 16:53:48

科举考试,它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相比之前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等更为公平,影响力也更大,由于科举考试规模宏大,公平公正,使得不少寒门子弟进入朝堂,有机会成为名垂青史的栋梁之才。

从隋朝大业元年,也就是605年开始,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延续了1300年,时间跨度如此之大,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产生了多么深刻的影响。

那么,科举考试存在了这么多年,哪一年的科举考试诞生的人才最多呢?他们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呢?

说到科举考试历史中最著名的一届,那一定要说是1057年科举考试,当时在位皇帝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无论是考生还是考官,在北宋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

首先,这一届的副考官名字叫做梅尧臣,这位“大佬”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而且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如此看来,梅尧臣绝对是“大佬”级别。

你以为他是1057年科举考试中最大的“大佬”吗?非也,别忘了,他只能担任副考官。他的上司主考官一定也是一个“大佬”。当年的主考官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的名字叫作欧阳修,就是那个“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是那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是北宋文坛第一代领袖的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曾巩、苏轼、苏辙、王安石都是他的学生。如果说欧阳修也是“大佬”,应该没人反对吧!

两位考官如此厉害,要想成为最牛的一届科举考试显然还是不行的,考生成才质量更需要关注。下面就来看看这一届的考生都有谁。

第一位考生,他的名字叫章惇,可能你会对他陌生,但他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时期,其地位乃全国第三号人物。后来也做到了参知政事、魏国公,当时科举考试发挥出色,位列第五名。

第二位考生,他的名字叫作吕惠卿,也许你还会觉得陌生,但他后来在王安石主政期间做到了地位只在王安石之下的第二号人物。在熙宁初年王安石执政时期,帮助他推动了青苗法、市易法等数项改革。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吕惠卿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 ,继续推动变法,变法过程中,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只是最后与王安石分道扬镳了。可以说,在王安石、司马光掀起的政治风波中,他是极为关键的人物。

第三位考生,他的名字叫作曾布,他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他也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也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只是因为身处特殊时期,陷入了政治漩涡内,后来《宋史》将其列如《奸臣传》中,令人唏嘘。

第四位考生,他的名字叫作曾巩,这位“大佬”想必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策论在当时应该是最好的存在,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都甚为叹服。在这里还要提一下,当年科举考试中,曾巩一家应该是最大的赢家,除了曾布外,曾巩还有两个弟弟也考中了进士,同一年,四兄弟共同入士,绝无仅有。

第五位考生,他的名字叫作张载,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留下的“横渠四句”家喻户晓,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六位考生,他的名字叫作程颢,他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老师是《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其去世后,时人称“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后来著名的朱熹就是深受其影响。

第七位考生,他的名字叫作苏轼,就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的苏轼,就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就是被称为“诗神”的苏轼,就是“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关于苏轼的荣誉实在太多了,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全才”,在我们的印象中,苏轼那可是全能型人才。

读到这里,你觉得1057年科举考试这一届的阵容是不是超豪华?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