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编辑 万史浮华
水果也能背刺?
3月25日,央视曝光了“水果骗局”,看得人是苦笑不已。
对此只能说一句:水果都是好的,可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水果更改了外形和口感,不良商家得到了收入与高利益。
唯独老百姓平白交了智商税,还败坏了身体……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内容为作品完整存在虚构成分,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爆炸桃·】——»
你在水果摊前,有没有见过长相奇特,表皮布满裂痕,坑洼不平,仿佛经历了一场爆炸的桃子?
这就是商家大力推销的 “爆炸桃”。

与圆润光滑的普通桃子相比,简直就是水果界的 “丑小鸭” 。
可商家却将其包装成 “天然爆浆果”,四处宣扬桃子 “吸收天地灵气,果肉外露更甜”。
偏偏靠着这些离谱的宣传,这些桃子价格瞬间翻倍,还让不少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可实际上呢,这些爆炸桃,根本不是什么新品种,更不是吸收了天地灵气的 “仙果”。
它原本就是裂口的冬桃,属于冬桃中的次果。

在桃子生长后期,要是前期干旱过度,后期又雨水过多,果肉细胞就会疯狂膨胀,速度远超果皮,最终导致桃子开裂。
又或者果农在种植过程中,氮肥施用过量、过度使用膨大剂,也会让桃子涨破果皮,形成裂口。

由于果肉直接暴露在外,裂口处就像一个 “细菌培养皿”,特别容易滋生霉菌。
一旦霉菌大量繁殖,黄曲霉素超标的风险高达 20 倍!

要知道,黄曲霉素可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 1 类致癌物,毒性约为砒霜的 68 倍,且普通烹饪根本无法将其消灭。
吃了这样的桃子,就相当于在给自己的健康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金西梅·】——»
我们买水果,一般都喜欢买品相好的。
来看这个金西梅,色泽金黄、晶莹剔透,宛如宝石般,看上去就喜人。

摊贩信誓旦旦地说,这金西梅是从国外进口的高档果脯,营养价值极高。
一问价格,40 元一斤!
就这,还有些摊贩会说数量有限,今天不买就没机会了,营造紧张氛围,让游客冲动消费。

但实际上,金西梅根本不是什么进口新鲜水果,而是用未成熟的小桃子加工制成。
他们把小桃子收集起来,丢进装满糖精、色素和防腐剂的大桶里浸泡。
这加工过程,和制作化学试剂有啥区别!
长期食用这种被化学物质浸泡的食品,会给肝脏带来沉重负担。

«——【·藏乌梨·】——»
如果说国外进口水果不相信,那么产自中国高原的藏乌梨,你还能忍住不动心吗?
藏乌梨,来自海拔 3800 米的高原,沐浴着强烈的紫外线,所以表皮才会变黑。

而且还富含花青素、富硒,具有抗癌、抗衰的神奇功效。
这都是商家的“幌子”!

西藏农业农村厅的工作人员压根没听说过这种梨,业内专家也表示,根本不存在原生的黑皮梨物种。
不过就是普通梨子 “变” 出来的。

利用点开水还有小苏打,简单几步,就操作成功,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在这个过程中,高温会让梨子中的维生素大量流失,降低它的营养价值。

这种处理方式会损伤梨皮组织,让细菌更容易入侵,导致梨子在短时间内就腐烂变质。
更可怕的是,在高温环境下,还可能滋生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食用,无异于慢性自杀 。

«——【·野生猕猴桃·】——»
人们总是觉得现在的食物,都是经过加工的,不愿意买,那么打着“野生”的,似乎可信度就提高了不少。
但有的“野生”是真的,有的“野生”就是摆拍出来的。

这些所谓的“野生猕猴桃”,大小参差不齐,表皮绒毛分布不均,卖相实在不咋地。
商家硬说,这是因为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才长成这个样子。
还会说这些猕猴桃是自己或村民上山采摘的,数量有限,是真正的有机食品。

无非就是猕猴桃种植园里,被淘汰的残次品。
没有充分授粉,生长过程中养分不足,或是受到病虫害侵袭,猕猴桃就会长成这个样子。

真正的野生猕猴桃,虽然个头比人工种植的略小,但形态饱满,绒毛细密均匀,透着一股自然的光泽。
咬上一口所谓的 “野生猕猴桃”,果肉干涩干瘪,汁水少得可怜,酸涩味十足。
简直就是在浪费消费者的钱和感情。

«——【·结语·】——»
如今水果市场套路越来越深,又冒出了不少 “假水果”。
比如 “水果西兰花”“水果椒”等,一小盒就卖得超贵。

可真相却让人跌掉下巴。
这些假水果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就是抓住了大家追求健康、高端的心理。
所以,大家在购买水果时,可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别被商家的花言巧语迷惑。
相比这些打着各种噱头的假水果,应季水果新鲜又实惠,还少了许多套路。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5年3月28日,“水果骗局”登上热搜!这些水果界的“大忽悠”,你买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