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嫌弃到爆火,预制菜如何一路逆袭,改变餐饮版图?

围炉话今朝 2025-03-19 09:59:02

在餐饮行业的风云变幻中,预制菜正以迅猛之势重塑着整个业态。前不久,一位从事餐饮投资的朋友分享了一段经历,他在与小编外出就餐时提及,我们所食用的菜品可能早在几天前就已备好,后厨只是简单加热便端上桌。这番话瞬间让眼前的牛腩失了滋味,也引发了小编对当下餐饮行业新趋势 —— 预制菜的深入思考。

预制菜的多面剖析

提及预制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外卖行业中饱受争议的料理包。那种经过微波炉简单加热,口感欠佳、卖相不佳且卫生问题频出的外卖餐食,似乎成为了预制菜的负面代表。然而,预制菜实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多种类型。

按照加工程度划分,预制菜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即配食品,也就是常见的净菜,仅经过清洗与切割,并按烹饪用量打包,厨师仍需自行添加调料进行烹饪。第二类是即烹食品,属于半成品预制菜,食材通常经过腌制、预调味、浅油炸或预煮等处理,厨师拿到后可直接下锅烹饪,肯德基的汉堡和薯条便是典型例子。第三类即热食品,只需简单加热装盘即可上菜,外卖料理包就归为此类。第四类即食食品,则是无需再加工,开袋即食,包括罐头、冷菜以及常见的休闲零食如凤爪、鸭舌等。

中国人对预制菜的初次接触,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肯德基和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之时。西式快餐带来的不仅是新的餐饮品类,更在诸多层面深刻改变了中国餐饮行业。其厨房中不见厨师身影,汉堡食材提前备好,门店只需加热面包、煎熟冷冻肉饼、添加辅料,短短几十秒就能制作出一个汉堡,薯条的制作同样简便。这些快餐品牌通过将大部分工序前置到食品工厂,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与安全性提升,即便全球拥有数万家门店,也能保证出品口味一致。这一模式让国人初次见识到预制菜的魅力与优势。

中餐行业的去厨师化进程

尽管西式快餐的标准化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但中餐由于食材多样、烹饪手法复杂,难以直接照搬。不过,中餐的预制菜首先在SKU少、需求量大且复杂度低的中式快餐行业取得突破。1997年,真功夫老板蔡达标借鉴制衣厂经验,研发出电脑程控蒸汽设备,实现了中餐快餐炖品的标准化蒸制。同时,真功夫在后端食材标准化方面发力,将食材提前洗净、切好、腌制后配送到门店,员工只需按流程操作,就能保证食物出品一致,大大提高了出餐效率,也使得真功夫不再依赖专业厨师。

呷哺呷哺的创始人贺光启同样深刻理解餐饮工业化、标准化与去厨师化的趋势。在品牌创立之初,便提前布局建立中央厨房。在呷哺的门店,后厨只需将农户洗净、切好并封装的食材拆开装盘即可提供给消费者,通过后端标准化成功取代了厨师的部分工作。在真功夫和呷哺呷哺的引领下,中餐快餐行业逐步开启了去厨师化进程。

呷哺呷哺创始人 贺光启

餐饮企业热衷于去厨师化,原因主要在于成本控制与扩张需求。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正餐类餐饮企业平均人力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2.41%,其中厨师尤其是资深厨师的薪酬成本颇高。此外,厨师的手艺具有不可复制性且流动性较大,传统菜馆往往因依赖厨师手艺而难以实现大规模扩张。而预制菜作为廉价、方便且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大幅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减少后厨面积,降低租金与能源消耗,提高出菜效率与翻台率,对餐饮企业而言,可谓益处多多。

如今,预制菜在餐饮行业已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超过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中央厨房,半数以上餐饮品牌在研发标准化成品及预制菜品。许多高档连锁餐厅60%以上的菜品已采用预制菜,部分未预制的菜品仅是因为制作过于简单,现做反而更便捷。

预制菜的新发展与厨师的未来

2013年互联网巨头入局外卖行业,进一步推动了预制菜料理包的需求增长。近年来,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上升,尽管市场存量已相当可观,但投资圈仍将其视为极具潜力的风口。与饮食习惯相近的日本相比,中国预制菜渗透率较低,若达到日本60%以上的渗透率,行业规模有望接近3万亿。

疫情期间,预制菜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遭受重创,线下门店经营艰难,外卖业务也受到冲击。然而,预制菜却逆势增长。众多预制菜品牌纷纷获得融资,味知香成功登陆A股市场。各大餐饮品牌也积极入局,海底捞推出方便菜肴,西贝上线贾国龙功夫菜。同时,速食食品也呈现出预制菜化趋势,拉面说、自热小火锅等产品在品类与烹饪手法上愈发趋近预制菜。

疫情期间,餐饮企业为盘活中央厨房产能,将半成品食材直接销售给C端消费者,而年轻人因疫情期间外出就餐与点外卖存在风险,对预制菜的接受度逐渐提高。数据显示,95后盒马消费者中54%经常购买半成品菜,天猫年夜饭消费报告显示,网购半成品年夜饭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选择,京东1至2人小包装半成品菜成交额在特定时间段同比增长3.5倍。

在预制菜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厨师这一传统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曾经作为餐饮行业中坚力量的厨师,如今地位逐渐下滑。类似地,在其他领域,如媒体行业的编辑、传统广告行业的创意以及实体书店经营者等,这些代表着手工作坊时代的职人,在工业化与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都面临着时代的变革。编辑开始研究算法以获取内容曝光,创意人员转向大数据投放,书店经营者关注装修与文创商品,厨师也不再专注于研发新菜品,而是适应预制菜时代的需求。

预制菜的兴起是餐饮行业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带来诸多便利与优势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职人命运以及餐饮文化传承的思考。在追求效率与标准化的现代社会,如何在预制菜与厨师技艺之间找到平衡,既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又保留人性与个性的温度,将是餐饮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文本来源@IC实验室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