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精灵天使健康科普
编辑 | 精灵天使健康科普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咳嗽,不分季节不分年龄,发起威来能把一家人折腾个遍。最让人抓狂的是:药吃了,针也打了,咳还是咳。
尤其是孩子夜里一阵阵咳,家长心疼得直掉眼泪。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咳嗽根源不止在肺,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大将——肾。

肾藏精,主水,是身体“润燥”的底气。肾水足,肺才不会干,气管才不痒,咳嗽才不来。
今天就告诉你一个思路:不是每次咳嗽都往“止咳药”上靠,关键是能不能“攒住肾水”,让身体底子强了,咳嗽自然少了。
肾水不足,肺就容易“上火”很多人一听“肾虚”“肾水”,立马联想到中老年人,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尤其小孩先天不足,肾水本就偏虚;大人工作压力大、熬夜多、饮食辛辣,肾水也耗得快。

一旦肾水亏虚,肺就像一个没有水的锅,天天干烧,哪还不得冒烟?咳嗽也就是这个“烟”冒出来的信号。
特别是那种干咳、夜咳、咽干、声音嘶哑、舌红少苔的,多半就是“肺肾阴虚”。这时候靠镇咳药只能压症状,根子没碰,咳嗽就会反复。
润肺止咳,光靠梨汤不够很多人一咳嗽就开始喝冰糖雪梨,甚至连雪梨膏都囤上了。确实,梨是润的,但它润的是表,不补底。就像你屋顶漏雨,你光在地上铺毛巾,不修屋顶,有啥用?

真正能从底子上“润肺止咳”的,需要从“补肾水”下手。肾水足,肺才能润,气管不燥,咳嗽自然就少了。
这时候,真正的“润肺大将”就登场了——百合、玉竹、沙参、麦冬、山药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才是真正能“攒住肾水”的老将军。
百合 + 玉竹:一个润肺,一个养肾,这组合太妙了百合,性甘微寒,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尤其对阴虚型咳嗽(干咳、少痰、夜咳)特别有效。玉竹则是养阴润燥的高手,能补肾水、养肺阴。

这两个一搭配,简直是“润肺养肾”的黄金组合。
更绝的是,它们都属于药食同源,也就是说可以当食材用,不用担心“吃药吃多”的问题。
推荐一个家庭简单做法:把百合和玉竹各取15克,加几片山药和红枣,小火煮汤,孩子大人都能喝。连喝几天,嗓子舒服多了,夜里咳也少了。
沙参、麦冬:润而不腻,补而不燥有些人一听“补肾”,就怕上火,特别是孩子,动不动就鼻出血、口舌生疮。其实,补肾也得分“阴阳”。

阴虚型咳嗽,需要的是“补肾阴”,增加肾水。这时候沙参和麦冬就特别合适。
沙参能清肺润燥、养胃生津;麦冬则是肺肾俱补、还能养心安神。搭配得当,就是润肺止咳又不上火的好方法。
有研究表明,沙参麦冬汤对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良好辅助作用,尤其是在降低夜间咳嗽频率上效果明显(钟南山,2018)。
真正能“攒肾水”的,不是药,是好习惯光靠吃不行,生活习惯才是最大的“补药”。

第一,别熬夜。熬夜伤肾,这是老话,但真不是迷信。现代研究也证实,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反复感冒、反复咳嗽就是结果。
第二,少吃辛辣、油炸。这些食物最容易耗伤肺阴、肾阴。特别是孩子,动不动吃辣条、炸鸡、饮料,咳嗽根本断不了。
第三,保持空气湿润。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家里最好开加湿器,尤其晚上睡觉时。肺是“喜润恶燥”的器官,空气湿度达不到40%,气管最先受不了。
咳嗽不是病,是身体在喊“我干了”
很多家长一听孩子咳就紧张得不行,恨不得立马输液。其实,咳嗽是身体的保护机制,是在清理呼吸道的垃圾。真正该关注的,是咳背后的体质问题。
孩子反复咳,多半是肾水不足,肺燥气逆;大人冬天易咳,也往往是因为熬夜劳累把肾气亏了。只有把“肾水”攒住了,肺才不会反复出问题。
最后:别再只盯着症状治病一个咳嗽吃三种药,止咳的、化痰的、抗生素的,结果咳是止住了,胃口没了、免疫力也垮了。

真正聪明的养生,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治“底子”——把肾水养好了,把肺润住了,咳嗽自然不来。
别再问“吃什么药止咳最快”,应该问“我怎么把肾水补回来”。
参考文献:①.钟南山. 支气管炎、哮喘病人的饮食调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12): 947-949. DOI:10.19538/j.nk2018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