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想过,生下女儿之后,家里的一切都会变成这样。生女儿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算是个幸运的人。老公对我挺好的,公婆也挺热情。特别是婆婆,虽然偶尔有些话让我心里不舒服,但大多时候她都表现得很关心我。每次我回娘家,婆婆都会叮嘱我:“在娘家多住几天,别着急回来,家里有我们呢。”可一切从我生下女儿那天开始,变得不一样了。生女儿那天,我记得很清楚,产房里的空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我痛得满头大汗,身边的助产士不断鼓励我:“加油,再用点力,孩子快出来了!”当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响起时,我松了一口气,泪水一下涌了出来。医生抱着孩子告诉我:“是个女孩,七斤重,挺健康的。”女孩?我刚想伸手接过孩子,婆婆就一脸急切地推门进来了。她没看我一眼,直接问医生:“男孩还是女孩?”医生重复了一遍:“女孩,很健康。”婆婆脸上的表情僵住了,随即她扯出一个不太自然的笑容,说:“哦,女孩也挺好的。”可她的语气听起来不像是真的觉得“挺好”。我抱着女儿,看着她粉嘟嘟的小脸,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温暖。但婆婆站在一旁,没看孩子一眼,只是低头刷着手机,脸上写满了失望。那一刻,我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出院回家后,这种不安被迅速放大了。以前,我生病的时候,婆婆总是端着熬好的鸡汤走进我的房间,满脸关切地问:“怎么样,感觉好点了吗?”而现在,我刚坐上月子,婆婆对我的态度就变了。她每天只会冷冰冰地扔下一句话:“孩子你自己看着,我去忙了。”忙什么呢?我也不知道。老公呢,开始时还会帮忙照顾孩子,但没过几天,他就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说什么“工作太忙了,顾不过来”。我明白他辛苦,可心里还是忍不住难过。毕竟,这也是他的女儿啊!更让我寒心的是,有一次深夜,女儿哭闹得厉害,我怎么哄都哄不好。实在没办法了,我去敲婆婆的房门。门开了一条缝,婆婆探出头,眼里满是烦躁:“孩子哭闹是正常的,你是当妈的,得自己学会带,别事事指望别人。”然后,“砰”的一声,门关上了。我站在门口,抱着哇哇大哭的女儿,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种冷淡的态度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听到了一些让我彻底心凉的话。那天,我带着女儿去社区医院做体检,回来的时候正好路过家门口的花园。远远的,我看到婆婆和老公坐在长椅上,似乎在说什么。我没打扰他们,只是走近的时候,听到婆婆压低了声音:“你看,生了个丫头片子有什么用?你工作那么忙,她还指望你天天回家伺候她?”我愣在原地,脑子嗡嗡作响。接着,老公的声音传了过来:“妈,我也觉得有点累。她现在成天在家,什么都靠我,真是…唉,烦死了。”婆婆叹了口气:“我早就说了,女人嘛,生不出儿子就是没用。以后你得再考虑一下,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老公没说话,但那一声叹气比千言万语更让人心寒。我抱着孩子站在一旁,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原来,在他们心里,我的价值竟然只是生不生儿子。我那么努力去爱这个家,到头来换来的却是这样一场冷漠的对话。那天晚上,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盯着女儿那张天真无邪的小脸,心里乱成一团。我的泪水打在她的手背上,她咿咿呀呀地笑了。她是那么可爱,那么纯真。可是,我的婚姻呢?我的家呢?接下来的日子,我变得沉默了许多。婆婆依然是那副冷冰冰的样子,老公也越来越晚回家,甚至连女儿第一次开口喊“爸爸”,他都没能听到。有一天深夜,我抱着熟睡的女儿坐在床边,心里反复问自己:我还能这样忍下去多久?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和老公摊牌了。“咱们好好谈谈吧。”我看着他,声音颤抖。老公皱了皱眉:“又怎么了?”“你是不是嫌我生了女儿,不是儿子?”他愣了一下,没回答。“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值得你去爱了?”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老公沉默了很久,最后才低声说:“不是…只是…我压力很大。”“那你有没有想过,我呢?我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声音都哑了,“我一个人带孩子,没人帮我,还得忍受你们对我的冷漠…”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久。也许是我哭得太伤心,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这些天的冷淡对我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后来,老公慢慢改变了。他开始帮忙照顾孩子,对我也比以前更关心了。而婆婆呢?虽然她还是不太喜欢女儿,但至少态度缓和了一些。或许,她也意识到,家,不该是冷冰冰的一张“成绩单”。虽然事情慢慢在好转,但我的心里依然有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这件事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女人的价值,绝不是生男生女可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