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注,不迷路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湖南/刘亚玲
从吚呀学语到如今的六年级学生,这一路我看过的书很多,但我最喜欢的书只有一本,那就是——《红楼梦》。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红楼梦》“就算中国文学史只有一本《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撑起整个中国文学!”由此可见《红楼梦》文笔之好,而这也是我最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红楼梦》主要讲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薜金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以及贾府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它从侧面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残酷。
“玉带林中挂”这句诗暗含了一位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少女的名字,她就是林黛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这是我对她的印象,悲叹自己命运却又无力改变的傲气少女,初入贾府的忐忑不安犹豫要不要喝茶的林黛玉,再到最后满怀绝望躺在床上的苍白少女,最后的一句“好,好,好”,都让我对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林黛玉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让林黛玉这个角色栩栩如生。她初见贾宝玉眼熟后的反应,与贾宝玉的大胆相比,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一名少女在面对陌生环境时内心的忐忑和小心翼翼,也让我们感知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
更让我对《红楼梦》拍手称妙的地方就是对于大观园的描写。作者对于大观园,没有像寻常作家一样,直接写景物,而是借着人物的视角来介绍。第一次介绍大观园是贾政和贾宝玉起名,借着众人的视角,对大观园做了个大概的介绍;第二次就是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所看到的大观园景象。作者这样写不仅将大观园立体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叙述上又不显得累赘。
我最喜欢《红楼梦》,因为那个才华横溢,却又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我最喜欢《红楼梦》,因为作者站在写作巅峰的文笔。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我最喜欢《红楼梦》!”
点评
对于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红楼梦》,作者先从对它的评价说起,侧面表明了它的文笔确实让人拍手叫好。紧接着,作者抓住《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林黛玉,以及作品中对大观园的描写来进行详细评析,可见作者阅读之仔细。而文章结尾再次直言自己对《红楼梦》的喜爱,照应了前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湖南/曾向宇
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身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我最喜欢的书就是有关爱的书——《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写的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的感人小故事,包括父母在他日记本上的劝诫启发性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当我读完这一本书后,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一个品学兼优的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他都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并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心灵和思想营养品。作为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我没有安利柯纯洁高尚的心灵;没有极大的热情去关注每一件事;不会从生活中汲取心灵和思想营养品。难道这不值得我去反思吗?
《爱的教育》特别之处还在于,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个或几个小主人公,因而把每个故事拆出去也并不影响故事完整性,这尤其是照顾了读者,特别是我们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特点,也使我们能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道理,使书中的人物更加形象,性格特点更易于展现。
在这本书里,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可爱的老师”的日记。作者细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师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师对孩子们“发大声和动怒是绝对没有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训诫还是肃然起敬。她“用教鞭击桌用拍手来使他们镇静”,但并没有给孩子们带来恐惧,反而让孩子们依附着她的快乐,一幅幅画面,表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情,更证明了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这位老师倒像极了我的蔡老师。
还有一篇“家长”的日记让我印象深刻,它叙述了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容貌不同,职业各异,但却都各有一颗“为孩子着想”之心;他们默默地接受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把对自己孩子的爱,也迁移到孩子的同学和伙伴身上;他们因为同为父母,而变成“平等的友人”……读着这样的描写,让我的心也随之温暖起来,被其中深深的亲情所感动。同时也让我明白,作为子女,我们更应该领会理解天下父母心,把感动和感恩常记心中。
《爱的教育》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互相尊重相互平等……因而我认为它是我们青少年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读物。
点评
文章以一组排比开篇,引出《爱的教育》这本书,并对它进行了一个全面介绍。作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体会,抓住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日记和“家长”日记来详细阐述这本书带给自己的启发与帮助,感悟深刻、贴近生活,“认为它是我们青少年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读物”的结论也因而显得有理有据。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湖南/黎霞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不亚于灵魂重塑。书,是上升的阶梯,是知识的来源,也是上万爱书人的精神支柱。而这上万爱书人的其中一个,就有爱书如命的我。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自然是那本每天都要被我用湿巾小心翼翼地擦一遍的——《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的封面上有一条头发又长又卷,双眼紧闭,并且有着美丽长尾巴的美人鱼。美人鱼身边有一个“含着”珍珠的贝壳。贝壳是淡蓝色的,边上有一些色彩斑斓的小鱼儿,看上去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至于这本书怎么来的,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在我五岁生日那天,妈妈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了我。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在真正意义上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爱读、爱看、爱护书的好习惯。
记得六岁的某一个夜晚,年幼的我躺在床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安徒生童话》,可看着看着我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早上,发现被我抱了一夜的《安徒生童话》,书角都卷起来了,我见了心疼得不得了。把卷起的书角压了又压,抹了又抹,十分后悔抱着它睡觉。
在《安徒生童话》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了,当然,在《安徒生童话》里,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杰出又感人的作品可不止这一个。同样的还有那凄惨的《海的女儿》、《母亲与死神》。
《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小女孩和我们年龄相仿,但在寒冷的冬天,她却要光着脚丫出来卖火柴。她的脚冻得又红又青,她又饿又冻,她哆哆嗦嗦地在大街上走着……每当看到这里我就一阵心酸——多可怜的小女孩呀!
《海的女儿》讲述的是小美人鱼救起了被卷入海中的王子,慢慢地她爱上了王子,为了和王子在一起,她不惜用自己的声音换取变成人的机会。可惜,她到最后还是没能获得王子的爱,最后变成了泡沫。小美人鱼的勇敢和执着,真令我敬佩啊!
至于《母亲与死神》呢,则是一个忧伤又甜蜜的母爱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找回被死神带走的孩子,先后答应夜夫人、湖神和老妇人的各种要求。可最后,她却放弃了找回孩子,只求上帝把孩子带到幸福快乐的地方。这个故事体现的是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以及对孩子离开的忧伤,让我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
《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让我领略了人间善恶,让我知晓了爱与仇恨,更让我懂得了亲人对我们的关怀……《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不浪费、不攀比,让我学会了回报、感恩,学会了爱憎分明,更学会了善良与宽容!
点评
作者从看书的好处写起,引出爱书如命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安徒生童话》。作者在文章中对书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母亲与死神》这三个记忆最深刻的故事,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可见其看书足够仔细认真。文章最后,运用排比突出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带给自己的帮助,呼应了文题,深化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