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言论迅速引爆美国舆论,众多网民晒出硫磺岛战役中日军虐待战俘的证据,国会议员和退伍军人组织纷纷要求其道歉或辞职。
为何美国高官公然美化侵略者?此番言论背后有何战略盘算?
言论引爆炸弹
更令人费解的是,就在赫格塞思发表争议言论的前一天,美国国防部网站悄然删除了硫磺岛战役中美国原住民英雄艾拉·海耶斯的纪念页面,这一举动与赫格塞思的言论形成某种诡异的呼应,仿佛在系统性地淡化那段历史,美国社会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是一句失言,而是背后可能存在某种刻意的历史重构。
硫磺岛的血与火
那片被黑色火山灰覆盖的狭小岛屿,在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中如同一座巨大的屠宰场,美军为夺取这个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战略要地,付出了超过28000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其中6821名年轻的美国士兵永远长眠于此,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也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伤亡数接近日军的战役。
日军的抵抗近乎疯狂,栗林忠道曾下达命令,要求每名日军士兵在死前至少杀死十名美军,他们不仅顽强抵抗,更残忍地对待被俘的美军,硫磺岛地下坑道中发现的尸体显示,许多美军战俘遭到了非人道的虐待和处决,日军甚至煽动岛上平民集体自杀,以免他们投降美军,这种极端行径远远超出了战争的伦理界限。
这场历时36天的血战最终以美军插上硫磺岛折钵山旗帜而告终,那张六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山顶升起星条旗的照片成为美国爱国主义的永恒象征,这也是为何每当有人试图美化或淡化日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残暴行为,都会触动美国人民最深的集体记忆,引发如此强烈的情感风暴,那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那些为自由而战的年轻生命的二次伤害。
战略面具下的算计
在这场大国博弈的棋局中,美国显然需要一个更主动、更强大的日本,而非一个被历史道义束缚的盟友,因此,从好莱坞电影《硫磺岛家书》美化日军开始,到削弱日本和平宪法,再到如今赫格塞思公然美化侵略者,美国正系统性地帮助日本摆脱历史包袱,为其重新武装创造国际舆论环境,这种战略考量已超越了简单的军事合作,上升到重塑东亚秩序的层面。
然而,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军事部署和政治表态,还需要重构历史记忆,当美国试图淡化日本的战争责任时,日本政府又是如何回应这一战略调整的?他们是否在借此彻底逃脱对侵略历史的反省?
历史记忆的拉锯战
结语
硫磺岛上那面著名的星条旗所代表的正义与荣誉,不应被今天的政治算计所玷污。你认为美国和日本这种对历史的态度转变,最终会给亚太地区带来和平还是新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