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降价对标特斯拉:行业降价潮下,小众品牌危机逼近

黑白IT控 2023-02-28 14:41:51

尽管才刚迈入2023年,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却已在迅速升温。

此前,特斯拉宣布最高降4.8万元,价格创历史新低,这一轮大降价犹如一把见血封喉的屠刀,在特斯拉大降价的压力下,大部分国产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包括AITO问界、小鹏、哪吒、极氪、广汽埃安、沃尔沃、五菱、上汽飞凡等一众国产电车陆续推出各种降价促销政策,动辄三五万元的大降价比比皆是,这一波国产电车降价潮,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本土品牌。

相较之下,在本土市场销量和人气一路一骑绝尘的比亚迪,却在特斯拉以及大量车企的降价潮下,直接来了一波反向操作,宣布了涨价的决定。尽管底气十足,但由于市场降价已成为大势所趋,纵使强势如比亚迪,价格也不再一如既往的坚挺。

日前,根据媒体消息称,比亚迪王朝系列产品即将迎来首次降价,老款车型以及部分现款热门车型的优惠幅度在几千到一万元不等。此外,降价的同时,交车周期相较于去年也明显缩短了不少。这意味着,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可逆转的降价热潮,国产王者比亚迪终于也开始采取更加激进的促销措施。

从宏观市场角度看来,2023年的新能源市场必将更加内卷,竞争也更加激烈。一方面,“国补”退出,补贴减少,意味着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增加、利润收缩;另一方面,迫于特斯拉方面的大降价,为了争夺市场又不得不尽可能将价格下调。

整体看来,血拼价格战的同时,拼成本、拼供应链、拼核心技术以及拼品牌影响力,都将会是接下来新能源车企竞争的新常态。

实际上,尽管相较于其他新能源车企,一向销量领先稳居强势地位的比亚迪,也切实感受到了来自于特斯拉大降价后价格战带来的冲击。

数据显示,今年一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下滑趋势明显,多数车企的销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零跑交付1139辆,环比大跌87%,同比下降85.9%;小鹏月交付5218台,同比下降59.6%,环比下降53.8%;本土第一品牌比亚迪,虽然仍以月销量15.13万辆的成绩领先于其他车企,但也未能幸免于难,出现了环比下降35.65%。

相较之下,同样是大降价,特斯拉同期的市场表现却仍处于强势状态。从销售数据看来,特斯拉1月份在华交付量超6.6万台,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18.4%,创历史新高。和一片哀鸿,销量普遍下滑的国产电车形成了两极分化的鲜明对比。

由此可见,“卷王”特斯拉的这这一击价格屠刀,对于其他车企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冲击和影响是肉眼可见的。

实际上,尽管早期并未和其他本土新能源车企将价格下调,但如何和“卷王”特斯拉抗衡,降价对于比亚迪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毕竟不可否认,从市场销量数据反馈看来,低价对于消费者市场的刺激是客观存在的,虽然现阶段销量被比亚迪超越,但不可否认,特斯拉仍然是市场标杆,品牌效应强大,一旦价格方面下探至更加亲民,赢得消费者市场的认可自然也顺理成章。

最可怕的是,谁也无法预测特斯拉后期的价格下探会有多大空间,如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压低价格,国产电车跟还是不跟,都将是两难的选择。

市场消息称,特斯拉计划推出一款尺寸小于Model 3和Model Y的全新车型,或命名为“model Q”,定价也将低于以往历代车型;此外,另一种说法称,为确保进一步提振销量,完成年度销售目标,Model 3、Model Y两款车型或进一步降价,调价后分别降至15.99万、17.99万。无论以哪种说法为准,种种迹象都充分表明,特斯拉对于将价格打下来以此获取到更多市场仍充满信心。

前一轮的大降价,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还未完全消化,特斯拉的新一轮降价就已在筹谋计划阶段了。这意味着,行业降价潮下,小众品牌的危机逼近了。

不同于主流的一线品牌,大部分小众新能源车企很难在应对特斯拉引发的价格战。一方面,本身小品牌受限于资金、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以及成本和利润方面的限制,和特斯拉根本无法同日而语,如果进一步拼价格战,本就成本高,持续亏损的小众品牌必然导致加快自身内耗;如果不跟进降价,则会缺乏价格优势和产品竞争力失去更多市场,迅速被市场边缘化。

有规模,才有未来,这是新能源车企都心知肚明的市场法则。特斯拉能够挥刀向内,高举降价大旗,十足的底气来自于其本身巨大的成本优势,从财报数据看来,特斯拉四季度的毛利率缩水至25.9%,但对比普遍不超过20%毛利率空间的国内新能源车企,至少有5%以上的降价空间。单车利润方面,特斯拉在2022年单车利润6万元左右,同样远超其他新能源车企。

成本方面,特斯拉的优势则更加突出。包括一体化压铸工艺,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供,仅凭此两项就极大减少了成本,包括在电池技术方面,特斯拉生产的4680电池显著增加续航里程、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在自研核心芯片、自动驾驶技术、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特斯拉一如既往在全球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综合以上几点,特斯拉完全具备将价格进一步下探的条件和实力,对于打价格战,完全不虚。相较之下,特斯拉降价后的价格战压力,则更多给到了市场相对小众的车企,没有规模和体量,又缺乏自主技术方面的加持,导致成本和价格高居不下,成本降不下来,但行业降价潮却是不可扭转的市场大环境。这意味着,外部因素和市场环境对于小众品牌越来越不友好,小众车企的生存环境也将伴随着价格涨的逐步升温,而变得更加举步维艰。

头部品牌,具有行业内的最高定价权,这一点毋庸置疑。特斯拉持续加码价格战,对于其他车企乃至市场的冲击和影响,无异于是王者下场的俯冲。目前看来,头部品牌更具明显优势,这一轮价格战也将引发一场淘汰赛,一部分跟不上市场节奏、行业环境的二三线小众车企被淘汰,似乎是不可不免了。

危机已经逼近,小众车企能否继续存活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将成本和价格压下来,命悬于此的困境下是否会有新的转机,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 阅读:788

黑白IT控

简介:科技、互联网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