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1529),明代思想家,创立心学体系,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代表作《传习录》。
1.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2.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3.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4.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7.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8.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9.心无外物,物无外心。
10.至善者,心之本体。
11.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12.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1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14.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
1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
1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7.君子之学,唯求其是。
18.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19.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2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21.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2.心即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
23.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
24.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
25.圣人之学,心学也。
26.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27.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
28.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
29.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30.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